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南方周末刊发年终长篇特稿:十八大以来这四年
//www.workercn.cn2016-12-26来源: 南方周末
分享到:更多

  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

  习近平五十多次国内考察中,最特殊的一次,莫过于2014年2月25日中午他现身北京南锣鼓巷。当时恰逢“霾锁京城”——连日来,北京遭遇重度污染天气,连续四天北京都将大气污染预警由黄色上调到橙色。根据橙色预警,公民应该注意健康保护,尽量避免户外活动。这个时候,习近平不但出行了,而且没有戴口罩。

  在网友点评中,习近平这一次考察,被认为是与京城的百姓们“同呼吸,共命运”。

  事实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是贯穿习近平国内考察的一条主线。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就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2013年4月,他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4年2月,他在北京考察时谈到,“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虽然说按国际标准控制PM2.5,对整个中国来说提得早了,超越了我们发展阶段,但要看到这个问题引起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也关注,所以我们必须要处置。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015年1月在大理湾桥镇古生村考察时,习近平还特地同当地干部合影,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希望“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2016年1月在重庆,习近平要求“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2016年8月习近平对青海的考察,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生态保护。3天行程中,习近平在察尔汗盐湖关注循环经济发展,到长江源村视察生态移民搬迁,去西宁看环境监测、光伏产业……行程全都是围绕着生态保护进行。

  对于青海的定位,习近平连用了三个最字:“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他还特别给青海省委、省政府下任务,要求青海“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

  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叮嘱黑龙江代表团要保护湿地,同时还询问了大小兴安岭停伐转型情况。两个月后,习近平便来到黑龙江调研。专机从北京直飞“祖国林都”伊春,主要就是考察林区转型。习近平还登上黑瞎子岛,实地察看保护与开放开发总体规划,要求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

  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早在11年前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4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舟山调研时,听说这里正在规划建设绿色生态旅游景区,他重提往事,“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习近平说,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一部分是吸收了浙江的经验。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

  不可否认的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当下已经成了全民共识。

  但北京的蓝天,仍是习近平的心事。APEC期间,习近平说,“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感觉舒适一点。好在是人努力天帮忙啊,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总体好多了,不过我也担心我这个话说早了,但愿明天的天气也还好。”习近平的一席话,平实而厚重。有人感到了压力,百姓看到了信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