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幻灯片

AED救命神器,这些国家这样用

吴越
2019-12-09 10:06:33  来源:解放日报

  近日,几位因心源性猝死而离世的人,引发了人们对急救话题的关注,也让更多人关注起身边的“救命神器”——AED。

  尽管AED进入中国已经十多年,但这台设备究竟有什么作用、在哪里能找到、具体如何使用等问题,对许多人来说还很陌生。对急救设备缺乏了解,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急救理念的落后。

  在美国、新加坡、日本等较早普及AED的国家,该急救设备的落地和推广过程,也是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提升社会急救意识的过程。为了那一刻的救援,他们时刻准备着。

  在公共场所普及争取更多生的希望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路遇有人心脏骤停、昏倒在地,人们大多会紧急寻找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AED。

  AED的全称是自动体外除颤仪(英文: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它方便携带、操作便捷,可以自动分析心跳、呼吸骤停伤患的心电图,并在需要除颤(电击)时给予电击,是一种非专业医疗人员也可以利用其来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仪器。

  相关资料显示,突发心脏停搏后的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和除颤(通常借助AED来实现),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突发心脏骤停的人来说,心脏停搏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就已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拨打急救电话寻找专业医护人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之外,快速找到附近的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可以争取更多生的希望。正因为此,AED也常被人们称作“救命神器”。

  自1979年世界上第一台AED问世以来,这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已经在不少国家得到普及。其中,美国是最早对AED在公共场所的设置进行立法的国家之一,该设备的使用效果也非常显著。比方说,在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配备AED的最初半年里,就有9位突发心脏骤停病人获救。

  有统计表明,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普及,美国目前公共场所每10万人口拥有的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数量为317台。由于各州有各自的规定和部署,各地人们能找到AED的场所不尽相同。比如,在纽约,法律规定所有市政建筑、体育馆、展览馆都必须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有500名及以上会员的健身房和运动场所必须配备至少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且必须培训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这台仪器。又如,在伊利诺伊州,法律规定所有公立小学及公立初中必须配备至少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且该仪器要放置在教学楼的公共区域。

  华小姐在美国西雅图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工作。据她介绍,在当地人员密集场所,如机场、火车站、购物中心、体育馆、酒店、工厂等处,都能找到至少一台放置在醒目位置的自动体外除颤仪。作为健康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华小姐和同事每年要被强制要求学习4个小时的急救课程,确保他们掌握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并能在危急时刻施以援手。

  打开手机软件

  锁定最近的急救设备

  当一座城市配置了几千台自动体外除颤仪,人们如何才能在需要时,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并且使用它们?

  2016年,新加坡已在机场、办公楼、酒店、学校、体育设施和商场等公共场所配置了约5000台AED设备,但并没有让它们联网。当时便有人提出,若是施救者不熟悉环境,找不到该场所放置的AED设备,可能会耽误最佳救援时间。于是,新加坡民防部队和新加坡心脏基金会联合起来,着手打造一个完整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网上注册处,将所有设备的确切位置都标记在地图上。一旦有人倒地,民众便可通过“myResponder”手机应用软件打开这张“救命地图”,查找周边最靠近自己的AED设备,展开急救。

  不仅如此,新加坡SMRT公司还开展了一个试验计划,在100辆出租车上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据悉,这项计划名为“AED on Wheels”,即“车轮上的AED”。公司负责培训出租车司机,并帮助他们成为“移动救助员”,在路上留意心脏骤停病患。一旦发生险情,新加坡民防部队会通过“myResponder”手机应用软件,公告出现突发性心脏骤停情况。随后,位于方圆1.5公里内,车上备有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的SMRT出租车司机会收到信息,赶往事发地点施救。通常来说,一起事故最多会调派两名出租车司机前往。

  其实,在出租车上备有AED的做法在英国、波兰等国早已实施,颇有成效。新加坡是东南亚首个采用这种做法的国家。SMRT此举的目标是让出租车司机能在3分钟内赶到现场,让心脏骤停的病患从病发到获得救治的时间,从以往的11分钟缩短至3分钟。

  此外,新加坡民防部还积极培训“跨界”消防员,让他们作为“紧急医疗救护技术员”(EMT,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快速响应紧急医疗呼救。根据规定,当地每个消防站点都必须配备这样一名救护技术员。与一般消防员驾驶消防车前往救助不同,这些救护技术员会驾驶特殊定制的EMT摩托车前往施救。这种摩托车由欧洲最大的摩托车企业PIAGGIO生产,前部有两个轮子,后部有一个轮子。在交通情况不甚理想的新加坡街头,这种摩托车能穿越小巷,比救护车更为方便、快捷,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虽然只是单人摩托车,但车内后备厢“五脏俱全”,放置了自动体外除颤仪、氧气瓶、吸氧管、球囊面罩及口咽通气管等设备,足够消防救护技术员做足整套的基础生命支持。

  急救教育

  在日本进入中小学课堂

  2006年前后,AED进入中国,北京和上海的公共场所陆续开始配置AED。有媒体报道称,截至2019年1月,北京、上海两地有记录的AED设备有将近2000台,深圳、大连、杭州、南京、海口等城市的公共场所也配有少量AED。

  设备越来越多,但认识这些设备并会正确使用的人是否足够多?

  市民白小姐告诉记者,自从在国外了解了这种“救命神器”之后,自己每到一处都会留心,看那里是否有AED。白小姐表示,现在上海地铁站内能够找到不少AED,让她感到很安全、很放心。但与此同时,她发现身边真正认识这个“小盒子”的人寥寥无几。“有朋友开玩笑说我关注AED是‘太惜命’的表现,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安全意识。我们需要更加普及急救教育和急救培训,让这些价格不菲的‘救命神器’能有用武之地。”白小姐说。

  日本是目前全世界自动体外除颤仪设置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提倡自救、共救和公救的理念,长期致力于让更多民众接受急救教育。为了让更多人掌握自救的方法,日本政府制作了一些介绍急救措施的视频,在电视和网络上播放。内容包括如何正确地进行人工呼吸、如何正确地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如何快速拨打急救电话等。平时,许多民间组织和媒体还会进行各种急救知识宣传,人们还可以报名参加各地消防总署举办的急救培训和现场演练。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急救教育普遍“从娃娃抓起”,进入中小学课堂。此前,东京都世田谷区的一所中学为学生们开设的心脏急救课程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关注。视频中,学生们在体育馆内席地而坐,每个人面前都放着教学道具,学校则通过边教学、边操练的方式教授学生们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以及AED的使用方法。

  其实,在日本中小学的保健课堂中,学习如何在保全自身的情况下及时救助他人,已成为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到目前为止,针对心肺复苏术和AED的使用培训已经覆盖日本15%的小学、57%的初中以及72%的高中。除了让学生们学会使用仪器之外,学校还会鼓励他们将这方面的意识和所学的知识传递给家人。

  事实上,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普及急救知识,把急救技能作为基础教育乃至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已经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人们认为,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们应该掌握如何求救、如何拨打电话、如何识别危险,到了初、高中时,他们就可以逐渐掌握操作实践,比如心肺复苏、骨折包扎等等。在欧美一些名牌大学申请入学环节,拥有救护员证,掌握急救技能,甚至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绩效评估创新促百年劳动竞赛重现蓬勃生机

    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劳动竞赛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于劳动竞赛的大庆精神、大寨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精神。而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各条经济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技术工匠,则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人们纷纷效仿的榜样。

  • 推动“双创”活动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在继续向前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其中既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导致的制度环境不佳问题,也有政策体系不完善、精准扶持不到位问题,还有创业质量不高、创业创新衔接不够等问题。

  • 发挥工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 更好发挥工会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会议的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