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身份证”建设
邹宏如 梁建新//www.workercn.cn2013-11-11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文化身份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它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的道义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外形象,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调整和变革的方向,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共识和主流民意。文化影响力本质上是一种对文化受众精神层面的支配性权力、价值导向能力和文化信息的传播能力。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关键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魅力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魅力有机结合起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在统一起来,他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首先把握四个前提:第一,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这是制度前提,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第二,必须用明确简洁的语言表达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这是主体前提;第三,必须体现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这是时代前提;第四,必须有利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实践,这是实践前提。在这四个前提基础上,着力加强四个“子体系”建设:

  一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宇宙观,鲜明表达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我国不但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坚定而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而且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增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马克思主义通过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会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发挥指导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作用。

  二是要加强层次化、具体化的理想信念体系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然是具有理想信念的人,一个全面进步的民族也必然是一个具有理想信念的民族。要建设多层次、具体化的理想信念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毕竟更多地展现为方向性、全局性,因此,有必要将这一共同理想细化为每一个体、每一区域、每一单位、每一群体的具体理想,建设一个多层次的、具体化的理想信念体系。

  三是要建设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支柱的精神动力体系。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类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但需要基本物质资料的满足,还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持。马克思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然而,眼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缺乏激情与活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而非特殊性。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构建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支撑的精神动力体系,让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爱国、改革、创新的激情、热情、理性与意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四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纲,建立起社会主义“德目”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之“纲”,要发挥这一荣辱观对社会成员思想与行为的规范作用、引领作用,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目”与之相配套。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个重要而基础性的工程就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纲,建立起一个内涵中国文化元素、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德目体系。

  (执笔人:邹宏如 梁建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