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克强总理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由此,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后,城市对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的吸纳能力将会为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生存提供一定的保障。然而,目前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展缓慢,非农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面对失地农民数量的快速增长,且城市对失地农民吸纳能力较弱的问题,应因地制宜地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主导产业的崛起和形成,带动新产业的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新型城镇的发展,就能够进一步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即,可通过建立农村产业链模式,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
我省应以农业种植产业集群为产业链核心,通过农业的集聚生产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其他的外部性促进蔬菜集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形成全省区域性农业种植产业集群,并以此为核心衍生下游产业,吸引上游产业,形成完整的全省性的农村产业链。第一,通过建立生产资料市场作为产业链上游。农业种植产业集群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膜、种子、种苗、竹竿、钢筋等生产资料产业。在部分地区建立生产材料市场,生产材料市场的建立可以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支撑。同时,生产材料市场的建立,为生产资料产业的产品提供展示平台,从而使生产资料能够走向全国,加速省内生产材料产业的规模化,带动生产材料产业的竞争优势。第二,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作为产业链下游。农业种植产业集群的下游由蔬菜、农副食品加工销售企业和物流配送等产业组成。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吸引下游加工、配送等产业的进入,开展“农超对接”等农产品销售模式,解决农业种植产业集群的农产品流通问题,同时实现农产品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衔接和加快农产品信息传播的速度,降低流通成本,形成公平交易的机制。第三,建立劳动力市场为产业链提供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主要用于满足农村产业链上各产业的劳动力需求以及进行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转业培训。
构建信息化平台方便农业企业和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首先,针对生产材料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大大提高蔬菜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衔接和信息传播的速度,降低了流通成本。其次,通过信息平台实时市场信息,农户和农业种植基地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产区的农产品品种及种植面积进行适当调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户和农业种植基地由于供求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盲目生产。
创建农村产业链的过程中,产业链条上的各产业主体的融资能力将成为整个产业链能否稳健运行的关键。针对农村产业链上的融资难问题,多地政府均与当地农商行合作,共同设立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满足农村产业链运营资金需求。
在上下游产业链的金融环境建设方面,各地政府与当地农商行和企业合作建立“政银企”等多个融资平台,多方联动合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农商行与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合作建立新型银企合作模式,利用生产材料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货物及交易集散地的功能,并依托其信誉和监管实力,对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市场进行资格认定,并核定其一个总的监管额度或合作融资额度,生产资料市场或农产品市场向农商行推荐市场内贸易企业名单,各贸易企业以其自有动产或货权为质押在农商行融资,资金用于各企业的相关货物采购,拓宽贸易企业融资渠道。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与汽车、石化并肩为三大支柱产业,且粮食商品率居全国首位。我省可以在部分地区建立农村产业链,以“农业种植产业集群”为核心,建立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信息化平台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政府通过对失地农民进行金融知识教育培训,增强失地农民创业意识及能力;政府与银行合作与企业和农户建立“政银企”三方金融服务平台,针对农村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以及农户的金融需求提供金融扶持,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