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动以坚实的道义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引起积极回应。
在国际思想文化交锋中掌握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有助于中国人民在国际思想文化交锋中牢牢掌握主动权、主导权,以强大定力走好自己的路。
当今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把日益强大的中国看作其霸权地位和资本主义主导地位的主要威胁,加大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试图分化、西化中国。他们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美化、拔高为人类共同的追求和向往,即所谓的“普世价值”,企图让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以其标准为标准,以期削弱、瓦解或演变这个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最大活力和希望的国家。
一个国家,如果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苏联解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众多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丧失理想信念,成为西方“普世价值”的俘虏。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相继发生政治危机,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西方“普世价值”大行其道、攻城略地,造成严重思想混乱。
思想文化之争,争在话语权。少数西方国家将其“普世价值”奉为圭臬,用心在于借以攫取思想文化领域的权威地位,“有权”将共产主义界定为极权主义,将社会主义诋毁为专制主义:“有义务”指导中国走“自由民主”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的提升和凝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自信和定力。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博弈,是100多年来中国和西方之间“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支配与被支配”之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延续。丑化和诋毁中华民族的情感和精神,糟蹋和抹黑中国国家形象,目的无非在于让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感到失望甚至绝望,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进而成为西方价值的信仰者和跟随者,任其评说和摆布。但中国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在自己大地上产生的价值观,捍卫了精神文化的自主性和政治社会制度的独立性。
思想文化之争也是民心民意之争。西方敌对势力竭力向中国传播“普世价值”,蓄意渲染和夸大中国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用意就在于使我们党和政府失去人民的认同、信任、拥护和支持,造成精神危机、信任危机,进而引起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中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赋予道德崇高性和道义正当性,为中国道路和制度提供精神支撑。
在世界上引起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因而在世界各国引起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
当代中国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支撑,它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向往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经济社会进步;中国的利益和诉求与发展中国家高度一致,与发达国家相互融通;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拓展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理想信念的认识和认同。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出席了两场经济峰会。印尼总统苏西洛在致辞时说,印尼和中国有相似的梦想,也在寻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两国是“异床同梦”。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说:“亚洲发展的美好愿景,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相通的。”美国人彼特·斯多茨说:我觉得,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对中国公民来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也有更多的机会。我觉得美国梦和中国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全世界表达了13亿中国人的诚意、善意与美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可亲、文明,既不神秘,更不可怕;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善心得善解,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命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相辅相成、同步同向,这使中国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能够带动和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对此,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有深切体会。津巴布韦人菲丝·辛迪索·穆基泽说:“当中国梦变成现实的时候,非洲国家会受益匪浅”。
给发展中国家以鼓舞,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活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反映社会前进方向,体现自由、平等、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希望和鼓舞,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生机与活力。
在中华文明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包容和谐,尊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睿智地讲到:正如一棵大树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凝聚人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中国发展进步中得到启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认识到,要想真正获得发展,必须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肯尼亚《民族日报》网站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正迅速取代美国和英国成为很多肯尼亚人获得启示和鼓舞的首要来源;34%的肯尼亚人把中国作为榜样以及寻找商业机会、发展技术等的目的地。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说:“中国梦不是政治口号,它勾画出了一个完全可以实现的愿景,很值得非洲学习。”
列宁曾把社会主义形象地比喻为一座未经勘探、人迹未至的高山,认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陷入低谷的世界社会主义重新点燃了希望,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忠实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鲜明提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凝聚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人民共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仅使中国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路,也让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提升了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声望和影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中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的,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成员。这种接受本身就为我们这个世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执笔: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