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洪灾当头,士气可鼓不可泄
刘雪松
//www.workercn.cn2016-07-07来源: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南方再遇洪水灾害。据说这一次,比人们记忆中还没退去的那场“98洪水”,可能来得更猛。

  洪灾面前,依然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一样的揪心,依然是齐心协力抗击自然灾害的身影,依然是人民子弟兵大灾大难面前不变的本色。洪灾面前,大难当前,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凝聚力量的声音,众志成城的声音,而不是一声叹息的声音、泄气的声音。

  确实,在这场依然罕见的自然灾害面前,一些陈年的历史旧账,很残酷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包括投入的、治理的、反腐的既成事实。这些旧账,是教训,是漏洞,是人民生命财产在为之付出,它应该被这个社会去记取,去梳理。但是,洪灾当头,将这些疮疤,以良好的出发点、反思的方式揭开,却是不合时宜的。它客观上起到的是积蓄戾气的效果,是泄气的效果,生生地将灾难面前的凝聚力,拆解成怀疑的注意力。怀疑这样的抗击自然灾害究竟值不值得,怀疑今天堵上的洪水会不会再被“猛兽”击穿。

  大难当头,气可鼓,不可泄。因为人心不能散。洪水淹来,团结人心、凝聚力量的声音不能被淹。因为此时此刻,必须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泽国之中何以安民?唯有安身、安心、安定。所以,李克强总理在安徽视察防汛工作时强调,蓄洪洼地不能变成民生洼地;并且对当地百姓承诺,“我们一起努力让你们的生活不断好起来,逐渐变成民生高地”。

  这是党和政府,与受灾群众风雨同行的声音,是鼓劲打气的声音,是温暖兜底的声音。水灾再大,责任的堤坝不能塌。洪水再猛,爱心的力量不能垮。洪峰之上,中国需要的是积聚能量的声音,是一鼓作气抗击自然灾害的声音,是担当起社会责任,与受灾群众一起从受灾的洼地,一起走向生命的高地。

  当前而言,抢险救灾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在这场还处在决战过程中的抢险救灾中,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普通基层党员干部,从人民群众、到部队官兵,都像保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在用生命的责任,守护着整个社会的大家园;在挺着有血有肉的身躯和脊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死死地顶在头顶上。这场灾难、这些拼搏,都为舆论提供了讴歌不尽的正能量素材,它理应成为舆论在这场抗洪抢险过程中最鲜艳夺目、最值得关注的底色。

  不错,历史终会将那些在防洪保命的大堤上,曾经挖去过基石的腐败官员和豆腐渣工程的施害者,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钉在法治中国的警示墙上。这些年通过反腐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很多在治水工程中伸出贪婪之手的官员,如今很多已经成为阶下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教训应该总结,必须总结,并且必须通过各项制度的完善,防微杜渐。但是,历史同样应该记住更多过去和现在,在共和国的堤坝上挺着脊梁担当的大国好汉;记住党员干部与百姓群众一起,在自然灾害中共同凝聚的这股风雨同舟的力量。

  灾难当头,中国只应该有团结鼓劲、凝聚力量的一种声音。这是舆论应有的清醒认知,应有的责任担当。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