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小时后
6月21日3时30分
夜的降临,比我想象中来得要快。
大概凌晨两点钟的样子,不知是船在逐渐变稳还是已适应了摇晃,我终于熬不住睡了。
凌晨近4点,在卧室能够觉出船身大幅晃动,突然被惊醒。“金海辉”起航了。
“天津港拖轮21及22,金海辉船叫。”记者刚爬到驾驶台,船长手中的对讲机突然响起。因体积太庞大,船停靠码头时并不灵活,需要加大马力动力,同时由拖轮将其“顶”离岸边。和货轮相比,拖轮绝对算个“小个子”,船长35米,船宽11米,马力5000匹。外形与普通轮船无异,但却是个十足的“大力士”。
听到指令后,停在货轮一侧的拖轮那头回应:“拖轮,收到!”
“03号码头离泊。”命令再次发出。
船员们立即忙碌起来。先是甲板部最先行动,准备解缆;轮机员走进监控室,启动主机;紧接着在驾驶台,三副随时监控船位、速度,一边通过对讲机向机舱发出指令,一边嘱咐水手熟练地操舵。
一回身,不见了大副陈捷,记者跑到船艏,恰好碰到了他。
受涌浪影响,船舶产生上下前后起伏运动时,巨大的惯性冲击将使系缆绳的拉伸摩擦更为强烈,手持对讲机与驾驶台沟通,大副指挥木匠、水手长将原本固定在码头边上缆绳收回......但这时,往往最危险。新船员上船,老船员要告诫很多在甲板上的禁忌,比如,带缆时手一定不能握死缆绳,随时准备意外时松手;永远不要把脚踏进绳圈或绳套里,以防绳子突然抽起......
直径几十厘米粗的缆绳缠绕在栓上,被水手长几秒钟就轻松解开了。记者事后试了一把,缆绳非常重,一圈一圈解开很是费劲儿。
紧接着,两艘拖轮同时出动,一艘在货轮的船尾拉动,另一艘在货轮的船头顶。在两艘拖轮的“一拉一顶”之下,货轮开始逆时针转动。
随后,货轮的船尾慢慢与泊位拉开空间。整个过程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
货轮调头、缓慢地抖转身体,逐渐驶离港口。笛声刺破雾霾紧锁的天津港,破浪南行。
天渐亮了,1150海里的航行才刚开始。(记者 王晶 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