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岛员工每天晚上上学习课。
值班员工陈斌、王绥余正在新增的第四号发电机组做巡视运维工作,每天下午4点至12点增开该台机组,以应对海岛高温情况下的用电负荷高峰。
在三沙设市初期,岛上人口较少,仅有一个超市,晚上9点多就已打烊,去晚一步,就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方便面了。那一碗面,在岛上成了稀缺。因为永兴岛全部物资,都靠往返船只运送,而船期又受到台风、洋流、潮汐等影响,并不十分固定。
“最惨就是打台风。”叶世锋说,因为永兴岛位于一个“台风走廊”上,几乎每一个刮向海南岛或大陆的台风都会经过永兴岛,有时候一个台风刚走,下一个又来,最多时,连着4个台风,将近两个月都没有船来岛。
超市里的各种食物早已被抢购一空。连食堂里的食材储备也一点点吃完了。“上次船来时带来的鸡鸭,圈养在栅栏里,结果,鸡鸭数量一天一天少,最后栅栏里什么都没了,都吃光了。”也正是那一次,叶世锋他们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哪一天,岛上的政府食堂开始煮木瓜给大家充饥,就说明运来的食材已经全部吃完了,因为木瓜是岛上产的。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台风经过岛上时,连食堂都去不得。“虽然从宿舍到食堂不到几十米,可是那个风大到你根本不敢出门。”
加上每天4次发电机换机,最早的早上6点多,最晚的夜里12点半,三沙供电局的驻岛员工,基本已经习惯了每天寝食不规律的状态,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就是三沙,你享受它的美,感受它的神秘,也要经受它的考验。
叶世锋作为岛上的值班负责人,而且也是年纪大的长辈,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照顾到每一位驻岛员工的情绪。
“员工驻岛久了,或多或少会有情绪上的波动,要注意体察他们,及时给他们轮换的机会,免得影响工作。”三沙供电局局长潘轶峰说,这也是三沙供电局在工作上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别之处。
食堂餐桌面对面,叶世锋笑着问王绥余:“你是不是有情绪啦?”王绥余不愿承认,因为近期人手紧,工作多,本该下岛的他被留了下来。小伙子刚谈了女朋友,朝思暮想,叶世锋担心他有情绪。“过几天船来了,你就回去吧。”但王绥余拒绝了,身为年轻员工,他很想多做一点。
“我们驻岛的人,和同事在一起时间比和家人还长,意识到这个的时候,我就知道,对待他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叶世锋望着年轻员工的背影说。
岛上的寂寞,更与谁人说
这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在三沙,驻岛员工们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地方可以去消遣。他们每个人都要面对两件事情:如何和自己相处,如何和岛上的人(包括驻岛员工)相处。
岛上很容易交朋友,毕竟人就那么多,一个食堂吃饭,低头不见抬头见,上岛几天就熟了。但在日落下班之后的漫漫长夜里,驻岛员工还要学会如何面对自己。除了和家人微信,和爱人视频,和朋友语音外,他们还学会了各种打发时间的方式,有人吉他弹得很好,有人球打得很好,有人摄影很好,有人钓鱼很厉害,他们甚至学会了如何在夜晚时观察星座。
局里还在晚饭后安排了学习时间,8点到9点半,希望能够更多地把大家的时间利用起来,驱散岛上的寂寞时光。
有几次,连接三沙市永兴岛和海南的海底通讯光缆出了问题,岛上的通讯都中断了,网络不通,电话不通,与大陆的联系也中断了。幸好三沙供电局制定了应急预案,驻岛的值班负责人可通过三沙市政府的海事卫星电话,每天两次,向海口的三沙局本部汇报沟通工作情况,本部也会及时将岛上员工的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家属,避免家属担心。
今年6月,曾发生过一次长达20多天的通讯中断。对于习惯了通讯发达的现代社会的人来说,通讯中断20多天的日子是怎样度过的?有位驻岛员工,把移动硬盘里40个G的电影,全部看了几遍。
通航的船来到的那天,码头上聚集了特别多人,一些刚下船的旅客看到码头上这么多人在看着他们,特别感动,说三沙的人太热情了。“也确实是热情,因为通讯中断那么久,实在没什么新鲜事,大家都会跑去看,最重要的是,船是自带4G信号的,我们都去蹭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