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豆集团召开全省纺织行业产改工作现场推进会,这是我省落实中央、省委文件精神,关注纺织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推进江苏纺织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建国70年来,中国纺织工业已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发展成全球第一,纺织产业链各环节制造能力和水平稳居世界前列。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江苏纺织工业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35年来江苏纺织总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占到全国的20%左右,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及纺机器材的完整产业链。我省纺织服装业已连续9年跻身全省六大万亿级行业。全省纺织行业拥有3个千亿基地、2个千亿市场、2个千亿企业、16个百亿特色名镇和13个百亿企业,涌现出常熟服装城、吴江盛泽东方丝绸市场、南通叠石桥家纺等76个产业链体系完整、专业特色明显的纺织服装集群,打造了恒力、盛虹、海澜之家、波司登、阳光、红豆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品牌企业。在2017-201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前400排名榜单中,江苏的企业有98家。
江苏纺织业发展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原因中我们深感行业协会、工会组织近年来积极探索、深度合作、强强联合,发挥了许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坚持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双方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部署相关活动;二是建立样本信息发布机制。连续三年委托和联合社会第三方专业调研机构,对全省纺织行业不同工种一线职工收入状况进行样本跟踪研究,并在一定范围公开发布,这一机制得到政府人社部门和纺织企业行政的高度肯定;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对接机制。连续三年探索全省纺织行业产教融合新模式,先后组织常州纺院、南通大学与苏北宿迁、淮安、盐城三市新兴纺织产业园、企业主动对接,送教上门,联合开展职工技术交流活动,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高度认同;四是建立竞赛提升机制。多年来坚持定期开展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本月底还将组队参加长三角一体化首次举办的纺织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在大赛中一大批优秀选手脱颖而出,为全省纺织行业搭建了职工成长成才的平台;五是建立工匠典型选树宣传机制。近年来,我省邓建军、张国良、王敏其等一批重大先进典型人物荣获“中国纺织大工匠”称号,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五项机制的建立以及所产生的良好成效,充分说明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产业工会、行业协会组织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当前我省纺织行业发展面临4个深层次问题。一是品牌建设滞后。不少企业长期靠贴牌加工,特别是我省“几乎没有能让人脱口而出的女装品牌”,与政府部门提出的“以服装等终端产品品牌建设为龙头,实现纺织强省目标”还有不小距离。二是创新投入不足。部分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很难实现企业转型,达到做强企业的目标,资源环境压力对一些印染企业如何生存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三是职工队伍老龄化。有些棉纺企业职工平均年龄已达45岁左右,招工难、留人难,队伍建设滞后。四是领先优势减弱。我省纺织总量一度占全国的1∕4,现在只占20%左右,近2年来全省纺织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大”这一优势在减弱,“强”的优势凸现不足,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产业发展后继乏力。
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纺织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去年,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中,将高端纺织纳入全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中,加以重点培育,并强调指出,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我省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主攻方向,必须以高端化、集群化为导向,聚焦重点、突出关键,推动江苏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省政府文件精神为我省纺织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省纺织工业协会倡议:一是各市纺织协会要积极投身产改工作。充分认识产改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产改的相关文件精神,围绕“政治建设、赋能成长、维权服务、支撑保障”等要求,收集梳理纺织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纺织工人追求美好生活向往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努力当好连结全省纺织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二是协会的会长单位、副会长单位、理事单位等企业要积极争当产改试点。鼓励企业加大培训教育投入,支持优秀职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和申报技术职称,积极开展“五小”创新,改善职工劳动环境,完善职工的社会保障,提升职工的收入水平,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把企业建成劳动关系双方的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助推全省纺织企业产改工作开展。三是争取产改工作得到更多支持。加强与省财贸轻纺工会的工作联系,汲取兄弟省市纺织协会产改方面好的经验做法,为产改试点的企业做好服务,不断推动纺织企业产改向纵深发展。(省纺织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