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正值传统的端午佳节,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工务段的干部职工凌晨1时起床,从15公里外赶到襄阳汉江特大桥。对引桥上板结的道床进行清筛换填,改善线路排水,增强道床弹性,为避免铁路桥在运行中发生“矽肺病”。
焦柳线上的汉江特大桥又名“襄阳一桥”,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座公铁两用大型桥梁。由于此处位于城市繁华区段,地形复杂,大型养路机械无法上道,只能采用人工换填。
3时10分,施工人员上桥进网,防护人员迅速拉起警戒线,由于大桥两侧是公路,为防止漏砟伤人,施工人员用防雨布将桥两边隔离。同时,八台“小蜜蜂”一字排开,一切准备就绪后,施工作业迅速展开。
不到20分钟,70余名作业人员已是汗流浃背,汗珠顺着鼻尖往下滴。汉江桥引桥开挖深度很深,平均达500mm,段领导及跟班干部手拿钢卷尺测量开挖深度,并提醒大家一定要挖到底。
负责本次施工的武当山重点维修车间主任郑锦龙介绍:“自3月23日复产复工以来,车间干部职工先后辗转于汉丹、襄渝、焦柳上千公里的铁道线,连续奋战91天,其中完成了16个夜间天窗。今天,党支部书记繁文辉正带领8名职工在王树岗作业,两班人马齐头并进。”
施工进行到一半时,一个面相生疏的姑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经了解,姑娘名叫毛惠颖,今年20岁,是车间副主任毛珺的女儿。父亲忙于工作很少回家,她和母亲都十分牵挂。为了体验父亲的辛苦,还在上大学的毛惠颖请求父亲在施工的时候带上自己。见女儿态度坚决,毛珺便收拾了一套防护服,对她进行了安全知识培训。“今天是她第一次来到工地当义务防护员,她和职工一样,一点钟起床,两点半到工地。”
现场负责技术指导的线路科副科长张辉杰介绍:“此次作业地段位于城区,道床板结严重,作业难度很大。清挖出的大量弃砟需要运送到300米的网口处,处理起来也要慎之又慎,既要保证过往车辆人员的安全,也要避免环境污染。
“抓紧时间回填!要预留充足的时间恢复线路!”5时整,对讲机里传来跟班领导、副段长高俊的喊声。
半小时后,8台捣固机齐声轰鸣,经检查开挖数量及质量均达到要求。工长喻海勇一边传达回填指令,一边提着道尺检查线路几何尺寸。
“工长,我能和北头的防护员调一下吗?”喻海勇见防护员刘文军脸色发红,经了解得知,老刘站了三个多小时的防护,想上厕所,碍于南边有女工不好意思开口,这才向工长求助。
“施赢,带4个人,到桥下拉铁丝!明天晚上施工正下方就是公路,一定要把桥‘兜’好,防止落石伤人。”车间主任郑锦龙大声喊道。副工长施赢介绍:“在桥上搭建网兜看似简单,但一点也不能马虎,要用铁丝先固定,防雨布不能早挂,否则容易被风吹走,今天只能先将铁丝拉好,施工前两个小时再将布固定好。”
6时40分,经检查线路达到放行列车条件,15分钟后,第一辆列车以45km/h时速通过。当日,武当山重点维修车间共完成换填清筛39孔,历时三个半小时的汉江桥“清肺手术”圆满完成。(工人日报记者-中工网邹明强 通讯员李垚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