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幻灯片-正文
即使残缺,也请留下
刘雪松
//www.workercn.cn2016-06-24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据新京报报道,尽管各方奔号,尽管从那儿走出过7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功臣,但是,共和国核科学发祥地——195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后选定的“永久院址”原子能楼,还是被拆了。

  63年不长,但这幢5层的小楼里,装的是满满的爱国情怀,见证的是中国强国梦转型升级过程中最关键一跃的历史。然而再辉煌的记忆、再浓郁的情感,都抵不过“手续齐全”的一个拆字。

  真舍得下手。因为在这里将建的是国家纳米中心实验室,因为这个新建项目的高大上更具现代与未来科学的特质,所以可能在规划者、建设单位眼里,旧楼已经土了,落后了,不值钱了,所以可以拆。但他们可能忽视了这幢旧楼弥足珍贵的精神价值与情感寄托。这是中国很多够不上文物保护标准、但同样具备弥足珍贵价值的建筑所共同遇到的命运。在一片叹息与惋惜声中,施工单位暂时中止了拆除工作。如今留下来的,只是一片废墟,还有原子能楼南墙的断垣残壁。最新的消息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称,决定将原子能楼的南墙,按原貌复制在新建实验楼的南墙,同时在旧址设立纪念标志物,“以保护和传承原子能楼历史价值”。

  这应该是舆情激荡之际“变被动为主动”的一个“让步”姿态,是规划与法律已经“授权”之后给足了面子的“慷慨”态度。共和国“两弹”辉煌的历史记忆、精神与情怀的见证,以近乎施舍的方式、以“按原貌复制”一垛南墙的形式给打发了,这是共和国的精神与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廉价处理的一种“应酬”。

  但凡需要按原貌复制的,大都是救无可救之后的遗憾之作,然而共和国科学第一楼的救无可救,不是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而是现时人为的结果。这个表态,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种妥协的方案——楼是要拆的,记忆仍是可以给的。如果这也叫保护,这也叫传承,那么,中国的所有历史遗迹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了。新的建设,容不下一幢记载过辉煌、承载过强国情怀的原子能楼,这是在创造一段什么样的历史?是在传承什么样的价值?

  “共和国科学第一楼”现存的这片废墟、这段残墙,今天看来依然还有价值。那些被掘得洞开可见的一间间办公室里,依然还在散发着中国科学先辈们奋发图强的精神与气息;那垛“原始”的墙体,还弥散着浓浓的情感。那么,不妨请将它留下。留下这段可以直观的历史记忆,留下原汁原味的情怀,也留下“共和国科学第一楼”被拆的又一段历史见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