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幻灯片-正文
黑摩的“网约”整治更需转变思维
朱永华
//www.workercn.cn2016-08-22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去年年底,一则滴滴出行“三蹦子”事业部进入实质运作阶段的消息不胫而走。虽然滴滴方面表示成立“三蹦子”事业部的传言不实,但黑摩的使用手机软件拉客的情况在现实中却已悄然出现。近日,在安贞门地铁下车的不少乘客发现,附近很多黑摩的前侧都装上了手机架,这些摩的车主也和网约车一样利用手机APP拉客、送货(据8月21日《北京青年报》)。

  在网约车合法化,相关规范制度尚未正式施行之际,往日看似过街老鼠式的黑摩的,居然“鸟枪换炮”,搭乘“互联网+”玩起了网约,尽管在北京这项“网约黑摩的”,还只是局限于快递小哥利用收送快递软件预约进行“客货混装”,然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加大整治力度,将这一干扰营运秩序和存在严重交通隐患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不会要太长时间,网约黑摩的可能会风靡全国。

  黑摩的用上叫车软件,就要在前方向扶手上安装手机架,摩托车驾驶员既要关注手机页面,随时准备“抢单”,还必须要保持车辆的平衡行驶,这无疑让本来安全系数就不高的摩托车更加危险。没有网约的黑摩的本身就属整治对象,如此“装备”加大驾乘人员风险,自然更需要严厉打击。

  但一个不能不承认的现实是,乘坐黑摩的尤其是这种网约摩的,人们其实都知道十分危险,包括北京在内几乎所有城市都一直采取重拳打击,之所以屡禁不绝,屡打不亡且生意兴隆,就在于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市场需求太旺盛。这也正是黑摩的叫车软件最大的卖点。此前,黑摩的为了应对管理部门的打击,都已经配备使用的无线对讲机等通讯工具来“一呼百散”,如今采用了这种更具个性的“私人订制”,更会让执法部门“有劲难使”。无论政府和社会对新型产业如何包容甚至持欢迎态度,都不可能像对待网约车那样去进行规范运行,不可能会容忍这种有严重安全隐患的营运行为存在。

  科技融入社会势不可挡,有市场的旺盛刚需,黑摩的同样会伴随科技发展而与时俱进,打击的难度注定会越拉越大。因此,如何满足刚需,补足“城市最后一公里”运输短板才更为迫切,只有不给黑摩的市场的存在,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现实情况是,无论城市道路设计如何科学,城市公交如何完善,都无法完全解决一些交通难题,如何利用清洁能源驱动的小型运输工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市民群众更方便、快捷、合法的穿梭于道路之间,才是政府相关部门着眼解决的重点。实际上,补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短板,不只是可以将黑摩的挤出市场,更能有效减少城市家庭轿车的保有量,对缓解城市道路的拥堵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显然,无论出行需求多么旺盛,都不能容忍黑摩的的存在甚至“野蛮生长”,如何通过积极引导,帮助他们适时“转型”,在满足群众出行刚需的同时,又能让这一市场给他们带来相应的就业机会,最终实现多赢。这就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专家一道,去进行深入探讨并予以认真思考和解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