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有不到4年时间,各方积极准备办赛,体育系统准备参赛,是否也应该有专门部门搜集整理办赛参赛过程中的奥运遗产?”3月12日,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池建委员抛出的问题,在全国两会体育界别引发热议。
这是个好问题。
过去,我们谈到奥运遗产,更多关注的是物质层面,比如场馆赛后利用什么的,但奥运会从来就不只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体育竞技。它是一场全球性的文化活动,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奥运会有现代性,更有历史的厚重,对于举办国来说,整理好、记录好奥运文化印迹,是应有的责任,也是对于奥运会历史文化属性的一种尊重。
按照池建委员的说法,此前举办的一些大型体育赛事,“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化痕迹”。随着中国承办的体育赛事越来越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有所进步。北京举办夏奥会时,就开始有专业的团队负责搜集奥运档案,但这些档案在分类整理等方面仍有待加强。为了不让这些遗憾在2022年冬奥会重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冯建中委员提出,留下冬奥会遗产的工作要早策划,与办赛参赛的准备工作同步进行。在具体方案方面,冯建中和数名委员都提到了从国家层面着手建立“奥运博物馆”。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双奥”城市,建立奥运博物馆,是北京自身的需要,也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一种贡献。此项提议倘能兑现,必将是中国留给世界的一笔丰厚而珍贵的奥运遗产。
事实上,除了奥运场馆、文化档案,还有些文化遗产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那就是奥运会对于人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观念上的,也可能是生活方式上的;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可以发生于每个直接参与者,也可能发生于那些仅仅只是关注了奥运会的人。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说得好,体育可以改变世界。如何改变?当然通过人来改变。作为四年一度的全球最大体育盛会,奥运会的引领、示范、激励作用无与伦比,因此,伦敦奥运会才有一句口号:激励一代人。奥运会的确可以激励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
在本次两会上,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委员就举了一个例子,“2008年奥运会,年轻的志愿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0年过去了,这些志愿者在做什么,生活是否因奥运会发生改变,他们能否对2022年新一批志愿者产生带动作用”。他希望有人可以拍一部以此为主题的纪录片,既能留下一笔奥运财富,也可以拉近普通人与奥运的关系。
这无疑又是一个好提议。如果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改变,能够通过优秀的文化产品保留下来记录下来,无论是对于当事者,还是对于中国体育和奥林匹克文化,都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双奥运”对于中国和国人有哪些改变,可能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看清楚,但无须怀疑,改变已经发生。对照一下10年前我们对于体育的认识,还有10年前全民健身的样貌,我们就能强烈感受到这一点。2022年冬奥会后,这种改变还会继续发生。它可能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座古老的城市,14年内两度举办奥运会,何其幸运!何其荣耀!乘着奥运的翅膀,中国正奔跑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路上。这是属于努力工作的中国体育人的好时代,也是每个热爱体育的中国人的好时光,我们又怎能不倍加珍惜!
看台声音:欧运会是个什么东东? 2015-07-04 |
看台声音:欧运会是个什么东东? 2015-07-04 |
【看台声音】凭什么去里约? 2016-03-12 |
【看台声音】凭什么去里约? 2016-03-12 |
【看台声音】热爱的力量 2017-11-27 |
【看台声音】热爱的力量 2017-11-27 |
【看台声音】热爱的力量 2017-11-27 |
【看台声音】把快乐还给体育 2018-02-06 |
【看台声音】把快乐还给体育 2018-02-06 |
【看台声音】把快乐还给体育 2018-02-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