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亚洲杯时间,球迷不关注国足都难。君不见,“大宝天天见”都上热搜了,国足取胜的消息还上了新闻联播。这得让中国体育界多少项目都羡慕嫉妒恨啊。
老实讲,国足表现真还不错。虽然逆转从未输过的吉尔吉斯坦队,取胜去年还8比1大胜的菲律宾队,没什么好炫耀的,但就像一些球迷说的大实话,赢了总比输了好吧。这一年来,国足又有多少赢球的时候呢?何况,这是亚洲杯,几乎算是亚洲足球最大的舞台,国足在这样的舞台赢球得分,甚至提前出线,无论如何大家都应该兴高采烈才对。
然而,中国球迷的高兴劲似乎也没我想象的那么热烈。尤其是首场比赛后,网络上,骂的,冷嘲热讽的依然占据多数。围绕吉尔吉斯坦门将的低级失误,网友恶搞的兴致至今不衰。仿佛国足的胜利不是将士们努力拼争来的,而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送上门来的。
这自然不是实情,足球场上,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国足赢球了为啥还招骂?这当然和他们赢球的过程不那么痛快有关,但最重要的是,人们已经习惯了骂。骂中国足球,嘲讽国足,“在政治上是正确的”,表扬国足搞不好还得被其他人骂。
有趣的是,中国足球也特别能抗骂,耐骂,绝大多数时候也是骂不还口,闷头挣钱。偶尔有不趣的国脚忍不了,怼回去的,但结果多半是被骂得更惨。
键盘侠的力量真的不是盖的。
骂中国足球,嘲讽国足为何成为时尚?我理解,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社会情绪需要出口,足球便是那为数不多的出口之一。骂,既能发泄情绪,还能抱团取暖,并且绝无风险,球迷自然乐此不疲。试问,当今社会,除了足球,还有哪个行当能被人们如此放心大胆地骂?以此而论,足球对于社会情绪的疏解的确是有贡献的。
二是,中国球员踢球很臭不说,偏偏挣钱还多,有点高薪低能的意思。有球迷就说了,既然不能用欧美高水平的足球能力来要求国足,那为啥国足的收入能和欧美看齐呢?不如以后让国足的收入跟比赛挂钩,赢了哪个国家的球队,就按那个国家的职业球员收入拿,保证我们球迷不会再抱怨,也符合市场经济原理。这想法不好落实,但理儿是那个理儿。看国足踢球,先不论结果,人们总有种挥之不去的疑问:他们凭什么挣那么多钱!有这样的先入之见,人们对国足的态度当然好不了。
其实,骂国足成为时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需要情绪的出口,某种程度上,国足也确实该骂。但问题的关键是,骂了这么多年,国足也没多少长进,反而把足球生态搞坏了。踢足球的人固然不自信,想让孩子踢球的家长恐怕也得三思而后行。可见,中国足球骂不出亚洲,骂不进世界杯,甚至也没骂出一个孙兴慜来。
眼下,中国足球的生态,说句难听的那就叫,皇帝不急太监急。搞足球的人不使劲,不按规律办事,看足球的人怎么使劲都是白搭,而且有时候是越使劲越起副作用。因为人就这德性,你越关注他他越嘚瑟,骂不是问题,连骂都懒得骂才是问题。国足天天有人骂,可是国脚依然感觉很牛,就是这个道理。
依靠武磊的两记世界波,国足已提前占据亚洲杯十六强,不少球迷又改骂为捧了。仿佛武磊是梅西重现,C罗附体,但恕我乌鸦嘴,国足还缺乏持续稳定发挥的水准,一个武磊不会让国足脱胎换骨。骂固然于事无补,捧也不是理性态度。君不见,上届亚洲杯佩兰率领的国足也是小组三连胜,媒体和球迷那个兴奋劲儿,我至今记忆犹新。但结果首场淘汰赛就被澳大利亚队打了一个2比0,弄了个高开低走。本届亚洲杯,国足暂时还只是赢了两场该赢的比赛而已,球迷最好还是稍安勿躁。
老实讲,我对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太看好,理由特别简单,我们的年轻人没有上来。青训年年讲,但出不来人才,证明青训并未落到实处,或者是思路和方法出了问题。相反,越南队、伊拉克队甚至印度队都看到了青训的成果。在本届亚洲杯上,他们刮起了青春风暴,而中国队却赫然成为平均年龄最大的球队,我们有的似乎只是嘴上的“风暴”而已。
固然,对球迷来说,嬉笑怒骂皆为足球,他们想怎么发泄自己的心情,只要不违法,别人也管不着。但可惜的是,足球是靠脚踢的,而不是用嘴说的。中国足球从来就不缺坐而论道者和看热闹的人,而独缺脚踏实地的实干者、尊重足球规律的专业精神和良性循环的足球生态。没有这些作为基础,足球在中国永远都会是一项揪心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