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技术创新让奉贤钢管厂尝到了甜头,着眼于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2000年,赵江山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为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当年,该厂成立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赵江山劳模创新工作室”,每年投入销售额的5%用于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赵江山担任工作室带头人,11名工程师分成研发组、中试组、信息组,系统性地开展研发工作。
2008年,奉钢厂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制运载火箭用耐高温不锈钢管成功交付使用,提高了火箭的稳定性。
有谁知道,这一成功的背后是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们近两年夜以继日的研发呢?
因为涉及航天领域,工作室成员们把家搬到厂里,凭着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坚持“像做精密仪器一样做钢管”,进行了成千上万次试验制作,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如今,在奉钢的产品线上,高精度精密无缝不锈钢管被用于城轨地铁、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机车制动管路系统,为企业带来上亿元销售收入,完全替代进口产品。不锈钢抗菌管、食品级不锈钢管等正被积极推广到公共设施、体育用品等市场。
成为行业“领头羊”
“劳模是企业的脊梁,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通过劳模赵江山的传帮带,工作室每一位成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环境,都体现出顽强的意志、无私的品格和认真的态度。
在赵江山的带领下,负责中试的陈强,负责研发的张培丽,负责试验的沈岳君,都从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爱岗敬业的专业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还形成了“学习、主动、创新、奉献”的积极氛围,各成员养成了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及时发现问题、透彻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2013年,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厂向奉钢求助。由于地处酸雨严重区域,工厂存放的不锈钢管经常发生锈蚀,给后续的加工组装带来很大影响。
工作室立刻成立3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原材料金相组织。经过不同批次的试验,设定了原材料进货检验指标,增加了早期抛光工序,去除表面氧化物、杂质、直道等。
一个半月时间内,研究团队组织了60余次不同参数的实验,最终制定了最佳钝化工艺,永久杜绝了锈点的产生。之后,“高光洁度耐腐蚀奥氏体精密无缝不锈钢管”批量生产,“奉钢”品牌又一次刷新了行业新标准。
今天的奉贤钢管厂成了行业的“领头羊”,拥有37项专利,其中6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制作权……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奉贤钢管厂一步步走向更加明媚的春天。(中工网记者 钱培坚 中工网通讯员 尹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