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以整治“四风”为重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加强作风建设、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指明了方向,做出了示范。七台河市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把开展“联企、包区、助村、帮户”活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整治“四风”载体,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一、“联企”,深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建立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市级领导带头,各县区、部门领导跟进,深入企业召开企业家恳谈会。建立企业包保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长带头,全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包保规模以上企业,人大代表包保中小企业,政协委员包保个体户。包保干部与企业建立信息直达通道,随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现场办公制度。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中去,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短期内因条件不具备的给出解决问题的期限;企业提出明显超出政策界限的耐心向企业说明情况,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取得企业理解。活动开展以来,仅市级领导就深入企业现场办公188次,解决问题961个。建立银企联谊制度。党委政府主动牵线,银行和企业积极参与,至少每个季度举办一次银企对接会,让金融机构与企业面对面洽谈。聘请银行专业人员,免费帮助民营企业经营者、中层领导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掌握银行贷款的程序、要件等,有效缓解了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
二、“包区”,延伸服务触角、积极便民利民。物业管理进社区,对全市288栋弃管楼,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监管主体和责任,探索建立社区弃管楼、无物业楼保障维修基金,供水、供热、供电、排水、物业等公共服务部门组建了专业队伍,随时为社区群众提供物业维修维护服务,极大方便了社区群众。就业服务进社区,人社部门定期深入社区,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等就业援助活动,建立社区就业再就业数据库,居民不出社区就可获得各类招聘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用工需求,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卫生服务进社区,每个社区都建立标准化卫生服务站,与市级医疗机构建立固定联系,构建起以医疗服务、卫生服务、优生优育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服务网络。治安维稳进社区,政法、信访部门把社区作为工作源头起点,完善社区警务室、调解室,形成以社区民警为轴心,以社区治安巡防员、保安员、志愿者队伍、看楼护院人员等为主体的群防群治网络。此外,文化活动进社区、体育设施进社区、志愿服务进社区、家政服务进社区也办得红红火火。
三、“助村”,积极推进村企共建、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党的十八大“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要求,集中全市市直、中省直单位、工矿企业,对220个行政村进行开发式帮扶。帮助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转移、新型农民培育、公共服务均等。他们把提高农民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棚室蔬菜等技能,放在“助村”首位,组建了12316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和农技110,建立大田、果树、土肥、经作、植保、蔬菜等12条专家服务热线。普及特色种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农机具修理、果树修剪等实用技能,累计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农机、金融、文化、卫生等涉农单位把服务站所设到村屯,农民足不出村就能获得贷款、柴油、种子、化肥,以及看病、文化娱乐等服务。实施了城乡干部、教师、医生等双向挂职制度,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城里一样的高质量教育,普通疾病不出乡镇就能得到有效治疗。
四、“帮户”,与困难群众结成对子,教技能助创业。生活困难群体是七台河建设“幸福之城”的一块“短板”,开展“帮户”活动的初衷,就是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尽量缩小贫富差距。全市2万多名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穷亲”,着眼于授之以渔,帮项目、帮资金、帮就业、帮技能,一帮到底直至完全脱贫。针对农村部分住房条件最差的群众,开展农村泥草房和危房改造,两年来共改造了7000多户住房。对动态出现的零就业家庭,采取企业帮助、政府救济、创业带动就业等多种办法,保证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对上大学有困难的家庭,实行民政、工会等多种救助办法,保证了没有一个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针对全市8300多户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低保线但还不富裕,一遇上大病、大灾就会成为困难群体的群众,由民政部门摸清底数,在有病遇灾的时候,及时给予救助。(作者系中共七台河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