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构筑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
//www.workercn.cn2013-12-24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黑龙江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于成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地方高校要领会好、落实好《决定》精神,突出办学特色,推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功能,构筑地方高校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

  一、以特色办学定位构筑高校服务龙江发展新优势。高校特色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自身不同定位,其实质是在已有传统与特色基础上,在经济发展和高教体系中找准自身发展空间与合适位置。地方高校,要明确“立足地方、面向行业、依托产业、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坚持“应产业所求、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加长人才培养产业链,加快科学研究产业化,加宽社会服务产业面,在与产业密切接触中培育大学文化精神,在彰显办学特色中提升服务产业能力,肩负起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职能。

  二、以人才培养质量构筑高校服务龙江发展新优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如何,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找准教育教学实践与服务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使人才培养更加针对地方、对接产业,培养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高素质特色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上,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培养落地人才上,要加强校企合作育人,面向经济主战场和行业特殊需求,为区域发展培养特色人才和紧缺人才。在专业设置上,要坚持课程服务专业和专业服务学生、服务行业的思想,形成紧密联系产业的专业布局,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产业人才和技术的新需求。

  三、以科学研究水平构筑高校服务龙江发展新优势。地方高校要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战略,在为国家和区域服务、贡献中实现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在学科建设上,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需要,构建结构合理、有机互补、特色鲜明、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学科专业整体布局。在科技创新上,要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紧密围绕国家和龙江的重大需要,开展基础性、应用型、工程型研究与技术开发,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特色科研体系。在队伍建设上,要打破学科壁垒,采取内引外联方式,培育一批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龙江行业产业需要的学术领军人才。在服务社会上,地方高校要瞄准行业产业未来发展需要,以超前于企业和行业的思维来解决人才短缺、关键性技术难题,发挥基础性与先导性作用,实现从“短平快”项目合作向战略前瞻性服务转变、从支撑向引领转变;要立足我省“十大产业”,增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此外,还要以文化传承创新构筑高校服务龙江发展新优势。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履行好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有助于高校在更高层次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因此,要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打造地域文化精品,强化大学文化特色,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体现出高校的价值。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