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正确理性看待基层干部
//www.workercn.cn2013-12-2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基层干部要打好人性这张牌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区长 吴胜武

  作为基层党员的干部代表,我觉得真正要树立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践。

  党员干部要带头,走好群众路线这条路。基层党员干部无论多忙,都要沉下心来听民意,俯下身来解民忧。如果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对待群众简单粗暴,忘记“我是谁、为了谁”,只会与群众渐行渐远。

  党员干部带头,凝聚好“正能量”这个魂。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先锋能量作用,不仅要把正能量传递好,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别人,还要形成强大精神合力。

  此外,引导很重要。针对有些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如果不积极引导和加强沟通,就会产生更多矛盾和误解。如果引导得当、沟通顺畅,很多麻烦可以避免。这就需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如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广大基层领导干部也要坚定立场、注重方法,用行动去回应质疑,用事实去击碎谣言。

  党员干部带头,要打好人性这张牌。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应该是“人”,是人民群众身边的好人,普通人所拥有的善良人性本质不能丢。

  同时,党员干部的本质属性也不能丢,要用党性去升华人性。基层党员干部要情系百姓,无私奉献,超过普通人的人性,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性格魅力感染群众。党员干部如何打好人性这张牌,关键还是制度安排,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的人性和党性中的闪光点。

  学会做“全科干部”

  浙江慈溪市委常委、周巷镇党委书记 傅贵荣

  个人认为,基层干部形象主要受三个因素困扰:工作难做,动力不足,媒体误读。

  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发展建设、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同时,许多基层干部存在“三重三轻”问题:重人际关系,轻实际工作;重视对自身有利的工作,轻基础性、基本性的工作;重视违法大节上的把握,轻视违纪小节上的把握。

  基层是直接与基层民众打交道的最前线,一旦出现政府治理的焦点事件,有媒体习惯于对基层干部进行“揭露”和“批判”。对于少数基层干部来说,这种“揭露”和“批判”并不为过,但是对于大部分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基层干部来说,因为少数干部素质低下而“被低下”“躺着中枪”“被污名化”,显然有失公允。

  提升基层干部形象需要理顺体制,明确职权,既要减少对基层的各类检查、评比和考核,又要按照权职对等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基层的职责和权力;需要注重激励、增强活力,根据实际需要培育好实用、管用的干部,强化基层干部交流,在职务晋升上给予基层干部更多希望和空间。

  结合即将开展的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与群众的交流,改进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学会做“全科干部”。同时,希望媒体能发出“好声音”,宣传“正能量”,加大对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的解读和宣传力度,使群众逐步增加对基层干部的理解,消除对基层干部的误解和偏见。

  百姓心里装着秤

  天津宝坻海滨街道吴辛庄村委会主任 王桂林

  我当村干部20多年,与许多村干部一样干了一些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但也有许多辛酸委屈,村干部确实不容易、不简单。

  一是任务重。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村干部都得管;二是困难多,没有威信干不好。要让老百姓听你的,你必须有好的群众基础,有一定威信;三是待遇低。村干部工资一般一年1万多元,挣钱少。

  但我个人认为,当好基层干部,需做到“三要”:

  要一碗水端平。干部要想让人信服,办事就不能有私心。我们村有位老书记,他弟弟想计划外生二胎,找到老书记,可老书记就是不答应。我们村是城中村,有村干部想有自己的门脸房,可村里在老书记带领下,干部一间门脸房都没有,这样办事老百姓能不信服吗?

  要能干事。百姓选举谁当干部,就让谁来做事,做的好事越多百姓越拥护。老书记刚上任时村里很穷,为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搞起了宝坻第一家蔬菜大棚,千方百计发展村办企业,陆续开办工厂,给村里积累了大量资产。

  要心里有群众。都说百姓心里装着秤,你心里想着他,他心里就有你。在老书记担任村干部的36年里,我们村修了公路,安了路灯,种子化肥、耕种收割、有线电视、医疗保险没让村民花一分钱,村里对独生子女、军属、退伍兵、五保户、老党员都有补贴。老书记是我们村干部中的一员,但他和大多数村干部一样,始终想着百姓,一心为着群众。

  全体村民幸福在其中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群众代表 宋淑清

  我居住在高碑店村,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我们村曾被评为全国创新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十佳小康村等荣誉。

  身为一名普通百姓,我亲眼看见和亲身体会到村里全体党员干部党性强、作风硬。在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苦干加实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治理通惠灌渠清理堆物堆料的环境治理工作;打造古典家具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施新农村改造工程。

  这些工作牵扯群众的切身利益。村党组织在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各个社会组织的作用,有事随时召开会议,村民委员会、老干部协会、党员会等共同商讨,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行动。

  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也强,他们工作起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无怨无悔。村里大力弘扬“正能量”,宣传工作做得特别好。村里还以多种形式开展村民素质教育,组织学习《弟子规》、组织演讲活动、道德讲堂等。

  走进高碑店,迎面就是文化广场,我们村恢复了漕运庙会、元宵灯会、端午民俗文化节、中元河灯节,村里有百人合唱队、百人腰鼓队,平常的交谊舞、广场舞每天都是热热闹闹,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体村民乐在其中、美在其中、幸福在其中。

  媒体看

  破解基层干部“50现象”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总编辑 贾立政

  我谈一谈基层干部“50现象”问题。我们时常听说,部分基层干部年龄到50岁左右时,因为上(升迁)不去、下(退出)不来,进而激情减弱,工作散漫,精神懈怠。我们把上述现象称之为基层干部“50现象”。

  《人民论坛》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基层干部“50现象”不是个例,各地普遍存在。我们进一步调研和采访发现,一些“50干部”心理落差极大,社会公众对基层干部“50现象”的危害怀有深深的担忧。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形成了几个初步看法。

  一、基层干部“50现象”是典型官本位的产物。在官本位不断强化和诱导下,职位升迁成了一些官员的最大追求,当“50干部”升迁无望时自然会有落寞和失望的感慨。

  二、基层干部“50现象”可以与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59、60现象”相类比,但是不同,这是制度完善过程中矛盾不断积累的体现。晋升无望、对政策不满等绝望心态,必然导致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

  三、基层干部“50现象”的普遍存在要求我们必须严肃认识“一刀切”操作方法的重大缺陷。在我国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年龄与级别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发生错位,公务员的仕途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就此终结。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年龄条件搞“一刀切”实际是一种懒政思维,对于管理工作危害很大。

  基层治理的成效不仅取决于领导干部个人的素质,也取决于他们日积月累的丰富工作经验,以及长期工作形成的群众认同和威信,将年龄要素绝对化不恰当。

  四、要以更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基层干部“50现象”。如果对基层干部“50现象”关注不足,可能影响到后来者的心态。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来基层,他们想方设法摆脱基层。有的干部直言,一旦官场面临竞争的瓶颈,他们就可能退出公务员队伍。这种心态的持续演进,可能会造成基层公务员人心不稳、基层执政能力下降、基层执政空心化。

  想面对面表达敬佩之情

  新京报深度报道记者 朱柳笛

  我最近采访浙江温州两位基层干部夜晚救助孕妇身亡的先进事迹,一位是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带溪社区党委书记王青意,一位是带溪社区青湾村委会主任蔡福想。

  王青意和蔡福想,是中国乡村最普通也最典型的两名官员:朴实,没有太多权力,也没有太宏伟的计划,只希望干好手头的工作,治理好一个乡镇或者一个村子。但这些基层干部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台柱子,它要稳稳地扎根土地,否则台子就会塌。

  中国万千基层官员面临的状况相似,但不同的是,大家如何面对和处理。王青意和蔡福想的选择是,宁愿自己垫钱,自己辛苦,也要让百姓生活得好一些。

  此前我去采访官员,似乎带着一种天然的偏见,觉得他们是社会权力和资源的支配者,比普通人享受着更多特权。后来,接触基层官员多了,才了解这个职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具体事务繁琐复杂,甚至付出与收获极不成正比。

  王青意朋友曾透露,自从王青意成为社区书记以来,他几乎没有正式再和他好好聊天和聚会,每次电话,王青意总是说在忙工作,下次再约。蔡福想,一个响亮的名号就是“赔钱主任”。虽然此前蔡福想家里经营一家生产包装盒的小作坊,但因为村中事务缠身,没有时间打理,经常无法按期交货,让生意赔了钱,但村里修路,他首先无偿拿出3000多元,有困难的村民房顶被台风破坏,他赶紧安排人过来修。

  在同事眼中,年龄相差很大的王青意与蔡福想,在秉性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开朗、和气、豁达、不计较,特别积极。很遗憾没能在二位活着的时候见着他们,我希望能听听他们真实的心声,也愿意面对面地表达我的敬佩之情。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