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多些群众叫好的“民心地标”
马会东//www.workercn.cn2014-01-07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在我居住的涟水县城,有幢新建筑一投入使用,就让成千上万的群众叫好。这大楼是干啥用的?为什么大伙都说好呢?原来,它是我们县里的为民服务大超市“两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两中心”里“服务员”多,43家单位373人带着643项各类权力和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政法委、信访局、司法局、“阳光涟水”办公室4家单位共120人整建制进驻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在这里,各种证件、许可手续不出大门就可办好,以前要跑多少个单位办上多少天的手续,现在到一个片区流水线般的几个小时就可办完,真正实现了“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在这里,“服务员们”都笑脸相迎,热情服务,办事快,效率高。一位前来投资的外地客商说:“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好的服务,我看,‘两中心’就是涟水最好的、最得民心的‘地标’”。

  这位客商的“民心地标”说令人耳目一新,细思则觉意味深长。  所谓地标,是指一个地方给人的第一视觉、第一印象和第一记忆,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它可以是一幢建筑,也可以是一处风景,还可以是文化遗址、精神标志物。根据载体不同,形成建筑地标、文化地标、精神地标等等。然而,在现实中,不少地方竞相追逐、倾力打造的多是建筑地标,一个比一个建得高大,一个比一个设计奇特,一个比一个金碧辉煌,“地标”成了财富和技术的炫耀,渐渐远离了人文、精神,某种程度上成了庸俗、奢华的标志。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浪费大量民脂民膏打造 “官衙地标”,令百姓深恶痛绝。

  打造地方形象名片,本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建筑高度和奢华,或者以豪华官衙为“地标”,便是误入歧途,走上邪路。作为地方名片的“地标”,绝不仅仅只是高楼和风景,而更应该是人民群众感觉幸福和舒畅之所。2013夏,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完“很恢弘、很宽敞”的“武汉市民之家”后说:“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便民利民的场所搞得好一点,我看着心里舒服。如果是“官衙”搞得堂皇富丽,我看着不舒服。”

  总书记的“舒服”,紧紧联系着的是人民群众的舒服、认同和拥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造福百姓。人民群众幸福的笑脸,才是一个地方最美的“名片”。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的场所,硬件设施一流,服务质量一流,民众满心欢喜,由衷赞叹,必然形成对党和政府的强大向心力,凝聚起万众一心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的“民心地标”,才是最闪亮的“地标”,才是最应该好好去打造的。

  (作者单位:涟水县委宣传部)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