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二是人文性。人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因人而存在和发展。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修凿疏浚的河流之一,贯穿上海百里港区,两岸虽无名山秀岭,却有其独特人文韵味。浦江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人文发展史,多少个典故、多少个名人、多少个记忆、多少个梦想,与浦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没有浦江,就没有上海,就没有上海人,更没有今天诗画般的浦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在喝着浦江水长大的儿女的共同参与下,浦江才散发出生生不息的人文气息,展现出如法国塞纳河、英国泰晤士河、德国莱茵河般的迷人风采。浦江,成了上海城市最重要的人文亮点,开辟了千万上海普通人最长久的生活空间,构成了上海文化最具地标意义的组成部分。在上海157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等非遗项目中,与浦江文化相近、相关的如上海港码头号子等有近六成。在上海外滩等43个历史文化风貌区、632处2138幢优秀历史建筑以及144条历史保护道路中,不少与浦江文化关联。黄浦江包括苏州河周边众多的厂房、仓库、码头都是浦江文化的历史见证。上海是一座拥有近2400万人口特大型城市、文化都市、人杰地灵的移民城市,许许多多的外来群体以各种方式汇入浦江文化,不但使浦江文化增添了新的血液与养分,而且更加丰富了浦江文化的主体。一部浦江文化历史,因为有了更多人的参与,才上演得更加有声有色。上海也是华侨最多的地区之一,华侨文化根在内地,但分布在海外,这些文化板块镶嵌在侨居国,与当地文化对撞、交流、磨合乃至整合,这实际上也是浦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浦江文化因其拥有强大的人文禀赋而走向世界,不是一种可能,而是早已成为历史事实。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样式,都离不开最基础的人文性,否则就会失去生命意义,浦江文化也不例外。在这方面上海与世界上一些国际性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应特别重视加强。
三是包容性。浦江文化是从黄浦江流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出发,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归趋性文化,是浦江流域及浦江文化圈文化特性、文化集结的总和与集聚,是一个以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舟船文化、码头文化、休闲文化为主体,包含文博文化、传播文化、演艺文化、社区文化层次交融构成的庞大文化系统。这些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在相同的文化规则下,聚集成一个共同的浦江文化体系。浦江两岸的人们因同饮一江水而有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秉性,其语言、宗教信仰、艺术习惯、生活态度、道德观念及文化心理、性格、行为方面具有一致性与包容性。在我国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浦江文化因其主张包容而成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浦江文化区位独特,与我国的海洋文化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在血缘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成为中华文化、海派文化发展的基础,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色彩。浦江文化从其生存空间来说,除上海主城区之外,还应包括浦江水系的干流或支流。可以说,浦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母体。浦江文化也是一种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文化。长期以来,经过历史积淀,浦江文化吸纳海内外文化精华,使自己得到丰富与成熟,其包容特性在文化交锋、交往、交流、交融等各个层面得到充分彰显。随着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步伐的加快,浦江文化的包容发展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海内外的文化联系也必将更加紧密。将浦江区域建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最佳实践区,推动浦江文化又好又快地融入全人类文化,这是一种历史必然趋势,需要每个浦江儿女的共同努力。
二、塑造浦江文化特质,彰显浦江文化的绿色效应
浦江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摇篮。浦江文化从属于海派文化、中华文化,但浦江文化又是自成一体、独具个性的文化。有史以来,浦江文化的发展,无不显示着浦江儿女的文化智慧与力量。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美国以多元文化著称,英国以创意文化闻名,法国以经典文化领先。浦江文化与文化大家族中的任何文化一样,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特质与风格,突出表现在:
一是先进性特质。浦江文化是一种时代先进文化。在西方文化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文化占领的严峻挑战面前,浦江文化始终高扬中华文化的旗帜,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带头坚守文化阵地,有效抵御外来文化入侵,毫不动摇地站在先进文化前列,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独树一帜。面对社会上存在的泛文化、次文化、快餐文化、消极文化和腐朽文化,浦江文化一如既往地坚持打自己的先进文化牌,使浦江文化以及与此相关的旅游文化、景观文化、建筑文化、演艺文化、娱乐文化、社区文化等文化品种与内容,始终充满着文化的正能量。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社会舆论,引领社会思潮,持续不断地营造文化无时不有、无时不在、穿越渗透、润泽心田的文化氛围,不断增强浦江文化的示范效应。以先进性为坐标、以文化民生为聚焦、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等平台为抓手、以创造公共文化“十有”模式和文化市场十大机制以及文化发展七大体系为取向,从举办市民文化节、推动文化与科技等领域融合发展入手,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浦江文化的亲民效应不断彰显。浦江两岸是上海最具地标意义的文化设施集聚地,不断拓展设施功能,创新运行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华艺术宫等一流文化设施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示范窗口作用。在社会主体日益丰富、人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网络文化快速发展、人们文化需求选择性增强的新趋势下,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的难度加大了,要求更高了,浦江文化站在文化改革发展的浪尖上,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更好地发挥浦江文化对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支持、领潮与拉动作用。
二是开放性特质。浦江文化是一种开放性文化。上海是全国最具国际性的地区,而黄浦江则是它通向世界的水道。100多年前的上海就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港口之一。自开埠以来,浦江文化就彰显出中西合璧的文化开放态势。在江海相通地理环境特别是宽松文化环境下孕育发展的浦江文化,不仅是上海的,也是相邻长三角的、全国的甚至是世界的。浦江文化无论对内对外的文化交流从未中断,长期保持开放格局,在影视文化、舞台文化、大活动文化以及社区文化等各个层面处处留下了开放的深刻烙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浦江流域尤其是上海地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浦江文化的开放性由此变得更具广度与深度,以从未有过的高位势能,对外扩散,影响所及,达于海内外。一种文化被发现与认同,显示自己的存在,固然有它的外在表现,但真正要走出自己的区域,让更多的人接纳、心仪与向往,一定要有强大的穿透力与非凡的吸引力。浦江文化在文科、文金、文商、文旅、文教等结合发展平台上,其刚毅、道义、正直、浪漫及博大精深的特质将会更充分地得到体现,用宽阔而温暖的胸膛面向全球、拥抱人类文化。面对更为开放的世界与开放的文化,浦江文化肩负着从未有过的辐射长三角、影响全中国、引领港澳台、融入亚洲圈、走向全世界的重任,在改革中开放,在开放中放开,在放开中搞活,浦江文化对外开放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三是生态性特质。一座城市,固然要有文化记忆,更要有宜居的人文生态环境。在自然生态上烙上文化印记,让城市生态更加绿色宜人,是现代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浦江文化,某种角度讲也是发展生态水文化。茶,水知音,酒,水知性,墨,水知书。水文化是一种反映人水和谐关系的文化。水文化有水之道、水之智、水之法、水之缘、水之赋等要素。水文化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既包括观念层面、制度层面,也包括行为层面与物质文化层面。随着水环境问题的出现,水文化作为生态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普遍关注的领域。养水润土、临水润城、亲水润心,成为久居城市人们越来越渴望的生态文化体验需求。当今社会,人与水的矛盾、人类所面临的水污染等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突出。黄浦江大量死猪漂浮事件的发生,说到底是生态文化的缺失。生态文化犹如浦江之水,受益不觉,失之难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有效保护浦江之水,促进浦江之水与浦江儿女的和谐相处,需要借助科技手段,但更需要借助文化的视野进行定位与思考。加强浦江生态水文化建设,以水之手描绘人水相亲、人水共荣的美好生活蓝图,实现以人化水和以水润人的完美互动,是时代的呼唤和现实的需要。用文化的方式及手段,去教育和引导人们更好地爱护、保护母亲河流域的水质、土壤及空气,让人们更好地拥有水清、天蓝、地绿与清新的空气,是每个文化人都应有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觉。
三、把握浦江文化取向,放大浦江文化的惠民效应
长期以来,浦江儿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真实地记录浦江文化、沿袭浦江文化、择水而居成就浦江文化、开风气之先引领时代文化。文化是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浦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总结、凝炼与升华。人们往往把上海与纽约比,从浦江与海岸的气势来看,上海不输给纽约,但独缺纽约那种大都市天际线中的历史文化风貌与人文景观,那种奇异的各种文化与建筑风格的共存所造成的文化冲击力。黄浦江边又高又大的建筑群的遮挡,文化出没于无意之中,实为遗憾。漫长的浦江两旁的休闲大道、重点景观区域、人流聚集地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草坪绿意,尽收眼底,唯独文味不足。文化是城市最好的不动产,英国利物浦曾是风云天下的超级港口城市,但它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将那片被当做文化遗产的滨海地区保留下来。而黄浦江北外滩的杨浦电厂,被推倒的大烟囱就没有保护好。对于过去那些泛舟沿江归来的乘客来说,这烟囱曾是大上海的标志之一,看到大烟囱,便知上海到了。还有其他一些见证浦江历史文化的痕迹,在发展中渐渐流失与湮灭了。时过境迁,浦江文化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浦江文化参照纽约等国际大都市江河文化,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应立足浦江沿线文化优先发展、浦江两岸文化向外滚动发展、浦江牵动全市文化均衡发展战略,着重发展好以下六个方面系列文化:
一是自然景观文化。在浦江两岸风格迥异的中西式建筑等自然景观中,更充分地注入文化基因,可以大大提升自然景观的文化品质。沿浦江两岸既是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一部分,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沿江景观的设计、布局与功能,不仅要承担城市文化职能,如观赏、游憩、交往、教育、休闲等,而且要起到保护历史景观地带、构建城市景观特性及个性、体现城市文化涵养作用。应在上海浦江等六大功能区建设中,赋予前滩等新开发区域以更鲜明的海派文化印记,塑造更具文化品格的景观体系,反映现代都市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趣,使自然景观与浦江文化乃至整座城市互相呼应、双向烘托、融为一体。对外滩、南北外滩、滨江大道等世界闻名的标志性浦江文化景观区,应因环境、条件加强文化功能的整体匹配,如设置沿江文化名人录、景观文化长廊、文化雕塑集群、文化名人大道、休闲文化角、文化创意广告、文化创意型座椅、街头艺人演艺区、户外文化传播大屏、举办大型现代立体灯光秀等。部分新开发的沿江区域充分运用造景元素,其自然景观完全可与世界级城市媲美,缺失的是文化细胞与文化表达。浦江两岸是上海城市的亮点,也是文化发展的重点。浦江两岸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精神,应从上海城市整体发展出发,统筹考量浦江两岸深度开发、功能完善与后续改造,在开发中注重发挥自然文化的魅力,尊重地段文脉,优化空间资源、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配置,将浦江两岸真正建成具有海派文化特色、国际水准的亮丽文化风景地标。美国和加拿大法律规定,凡是基础设施等公共建设项目,必须拿出投资总额的1%用于添置城市雕塑,值得上海借鉴。特别必要的是,应借鉴国内外将景观雕塑确定为城市形象标志的经验,在浦江区域设置“浦江之母”雕塑,并将其确认为上海城市形象标志。现在上海标志性景观建筑很多,但缺乏文化性与唯一性。兰州将“黄河母亲”雕塑定位城市形象标志,上海也应当有自己的形象标志。
二是浦江隧桥文化。隧桥既是凝固的文化载体,又是文化最直观的表达。发展隧道文化和桥文化是发展浦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隧桥硬结构中有机植入文化软元素,是提升上海隧桥乃至上海文化形象的需要。上海建造隧道、桥梁的技术世界领先,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加强对隧桥文化的发育与推介,有利于上海隧桥文化扩大影响,走向世界。上海既有见证历史、饱经风霜、影响深远的如外白渡桥等历史文化名桥,也有伴随着上海城市成长而新建的形态各异的杨浦、南浦、卢浦、徐浦、青浦、松浦等大桥。这些风韵各异、点缀于浦江上的座座桥梁,犹如一件件精致的乐器,汇入浦江美妙的重奏乐章。应加强对桥文化历史文脉的深度挖掘,开展对桥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注重对桥文化的个性化包装,使每座桥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典故,使所有桥都因为有了文化内涵、文化品格、文化气度而变得更加高大而富有人文视觉。隧道文化与桥文化一样,同样与浦江文化交融发展,相得益彰。应推动有关部门在外环线、翔殷路、大连路、延安东路、复兴路、打浦桥、军工路、新建路及外滩观光隧道的物理存在形态上,更多地嵌进文化含量,使钢筋水泥隧道因为有了文化的色彩而彰显更加亲民的魅力。地铁穿越浦江,极大缩短了浦西浦东的文化距离,应加强文化进入地铁,包括文化进入隧桥氛围的营造,让人们在与地铁、隧道与桥不经意接触间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同时,应与地铁等相关部门对接,推动建设以隧道、桥和地铁为主题的城市博物馆,以更好地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三是特色旅游文化。加强对旅游的文化设计、满足旅游中的人性化需求、在旅游中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与人性化服务,是旅游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以文兴旅、以旅助文、在旅游中举起文化旗,是世界上旅游发达国家的惯用策略。去过法国的游客,总是对法国的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美酒、香水、时装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坐在路边的咖啡馆里喝上一杯香浓的咖啡,都能感受到周边散发出的文化气息。法国将文化作为国民福利,作为国家名片,让每个百姓和游客触手可及。浦江文化是上海旅游文化的经典路线与热点板块。浦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浦江江面的休闲文化旅游,也有沿江两岸的自然景观文化旅游;既有经典的红色文化旅游,也有现代文化的体验旅游。应进一步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重点推动打造外滩源传统与时尚旅游文化集聚区、滨江大道观光旅游文化休闲区、陆家嘴高端视觉文化游览区、水上景观文化综合体验区。应注重浦江旅游文化链建设,充分利用文化的流动性特点,重点加强对浦江周边旅游文化圈、旅游文化集散地的构建与打造。集中发展好东方明珠现代旅游文化、金茂大厦等旅游观光文化、国际会议中心会展文化、外滩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城市历史展示馆和吴淞口炮台等红色旅游文化、外滩万国博览建筑群等景观旅游文化、十六铺等老码头和港区旅游文化、沿江造船厂舟船旅游文化、黄浦公园等休闲旅游文化、苏州河等生态旅游文化以及与浦江两岸接壤的南京路等著名商业街商业旅游文化等。应创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与浦江文化结合路径,将节庆相关活动由室内移至浦江区域甚至是江面平台举行,充分运用水、船、桥和两岸自然景观元素,打造节庆的独特视觉盛宴。应推动改变上海旅游节办节方式,将旅游节与浦江文化联姻,做足浦江文化的文章,演绎择水而唱、依水而演、伴水而舞、因水而乐的水文化奇特旅游效果。应重点加强对迪斯尼、梦工厂等国际知名文化品牌的浦江文化融入,加强对世博园区内中华艺术宫、世博文化演艺中心等旅游文化的贯通与开发,加强对新开发、待开发区域旅游文化一体发展的同步设计与考量,建立背靠上海、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大型旅游文化产业集团,将浦江区域打造成浦西浦东呼应、水面陆上联动、平面立体互补、世界级水平的旅游文化上海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