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四是浦江商圈文化。浦江区域商业大楼林立、商业人气集聚、商业形态发达。但目前浦江区域总体上商气浓而文气淡,应切实加强文化的融入。浦江文化与商业文化结缘,不仅可为浦江文化带来无限商机,而且也可为商业文化本身创造更多的商业利润。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无一例外是当今世界商业文化重镇,在这些城市的商场、商街、商圈,到处都可以体验到文化的存在。应充分依托浦江两岸众多的商业网点,开发具有上海自主文化品牌商品的专卖店,非遗衍生品、复制品及文物超市、动漫产品超市、影视产品超市、娱乐休闲产品超市、文化创意产品超市。在倚江而建的咖啡吧、茶座、饮食店包括江面船型酒吧、酒店等大众消费场所,加强新媒体文化、网吧文化、视频传播文化、音乐等文化样式的导入。利用便民小商品流动车等载体,开展文化高科技类纪念品、公益文化美术品、群文作品、乡土文化产品的营销。在浦江两岸重点商区、街区、社区、人流聚集区、景观区免费放置上海9类文化导览图。在沿江的外滩、外滩源、滨江大道、南北外滩、陆家嘴以及新开发区段,加强对公共交通站点、柱型彩旗、广告牌中上海城市精神的宣传。在浦江文化圈、文化带、文化廊、文化墙、文化点以及主城区的商业区,发动社区、驻地、学校及各类群众性文化团队与商业互联、互动,利用各种商庆、店庆、商会、商品推介等商业活动,开展公益文化品种的展示、展演和展销。在浦江周边的商业集聚区及商业人气区,组织开展首届市民文化节九项赛事及相关活动,让市民与市民文化节近距离接触,助推浦江区域不仅是城市商业的增长点,而且也成为上海商业文化最活跃的区域。
五是浦江生态文化。黄浦江是人们的重要水源,人们缺不了它。发展浦江文化的主旨,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生态文化,在浦江文化中注入低碳环保与生态绿色的内涵,浦江文化的生命意义将会更好地得到诠释。应充分利用上海各种主流舆论工具、互联网等平台,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大张旗鼓并形成常态地开展以浦江魂、浦江情、浦江梦和呵护浦江、拥抱绿色为主题的宣传。在广播电视中开辟浦江文化、浦江之声、浦江情怀、情系浦江等生态文化专栏、专题,营造爱护浦江、保护水源、珍惜生命的生态文化氛围。应加强对浦江两岸及周边各类园区、企业、酒店及江面旅游平台等的生态文化植入,开展对浦江区域重大文化设施、演艺娱乐场所、剧场、会所等的生态文化导入。应通过更人文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加强对苏州河、太浦河、大治河、川杨河等浦江主要干流、支流沿线生态文化建设的引导,加强对浦江源头生态文化的保护,形成浦江整体生态文化共建共享体系。应将浦江文化开发与建设中的相关生态文化创意、项目、活动整体移入上海各类重大文化展示、展览、展演和展销活动,组织全市创作团队特别是群文创作团队,围绕浦江生态文化内容开展创作,并从中优选部分原创节目参与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的天天演、赴浦江周边巡演、市民文化节演出活动。应着重加强浦江水文化建设,采取水文化展览、水文艺演出、水生态考察、水知识竞赛、水学术研讨、水科普讲座、水文化艺术节、水文化论坛等方法,普及水文化知识,弘扬水文化精神。利用亭台楼榭、音乐喷泉、水上娱乐场等载体,把水体、水边、岸上连为一体。在小学、中学和大专院校设置乡土水文化课程,开设水文化选修课,培育学生水文化意识。研究制定浦江水文化规划纲要。借鉴新加坡建设“文化与娱乐核心区”的做法,在浦江核心区域打造上海中央生态文化区,并向外延伸,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发展历史建筑风貌迥异的副生态文化区。围绕浦江生态文化建设,在全市开展具有最美浦江文化元素的评比表彰活动,如最美浦江人、最美浦江日、最美浦江夜、最美浦江景、最美浦江桥、最美浦江歌、最美浦江诗、最美浦江情、最美浦江舞、最美浦江心、最美浦江事等。推动开展对浦江生态文化开发与建设工作的文化稽查,加强对有碍生态文化建设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整治,将浦江区域建设成一流的更加绿色宜人的生态文化示范区。
六是浦江设施文化。浦江区域是上海城市旅游市场最旺盛、商业网点最发达、城市景观最迷人、人员流动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全市标志性设施,如中华艺术宫、世博文化演艺中心、上海大剧院、东方演艺中心、上海大舞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高度集聚及辐射区域。浦江流经的黄浦、徐汇、浦东、虹口等区相当部分的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也坐落在浦江圈内。应立足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有机统一,在中华艺术宫等一流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软件的开发与匹配,将浦江区域的文化设施打造成软硬件环境一流、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全市样板。应适应公共领域云时代的到来,在浦江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公共文化云建设,运用高科技数字化手段,不断加强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路径与服务满意度测评创新,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高效能浦江文化服务的惬意。应不断释放浦江区域公共文化设施的延伸效能,在中华艺术宫等设施中设置面向全市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美术教育、美术培训、美术实践平台。应统筹规划,推动浦江圈边际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率先开展数字化改造,建立数字化需求分析、数字化内容供给、数字化信息流转、数字化监管服务等数字化系统,确保社区公共文化活动服务中心等设施的满负荷运行,为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改造走出路子。应着眼于浦江区域世博文化演艺中心等高端文化场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其在面向市场、增强市场发展活力的同时,自觉履行文化服务社会的义务,探索百姓文化消费特点及规律,坚持以最优秀的演出、最优惠的票价、最便捷的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应在浦江沿岸培育上海文化旗舰企业,努力将世博园区建设成中国的“文化城”。在“走通黄浦江”工程已开发的民生路和秦皇岛路码头仓库,应继续尝试向全球招商,使之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艺术会展或文化活动场地。应依托浦江文化设施优势,打造浦江全球华人创意设计中心、浦江全球华人影视文化中心和浦江全球华人时尚文化中心。应加强政府资金对浦江区域演艺场所的支持力度,改变扶持方式,总结经验,更好地提升扶持效能。在浦江周边的浦东新区、黄浦区开展娱乐市场混业经营试点,取得经验,全面推广。
四、创新浦江文化抓手,形成浦江文化的放大效应
发展浦江文化是上海文化发展史上一篇力作,做好、做足这篇大文章,是上海建设文化强市、推动上海文化全面走向世界、提升上海整体形象的重大选择。发展浦江文化,必须以丰富浦江文化内涵、匹配浦江文化功能、优化浦江文化格局、铸就浦江文化品牌、营造浦江文化氛围、扩大浦江文化影响为目标,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力求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浦江文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正确处理好浦江文化建设与六大功能区建设、浦江文化与海派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以及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等重大关系。发展浦江文化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统筹推进,前提是做好规划,基础是搞好调研,根本在政策创新,核心在内容建设,关键在加强投入。具体应从以下五方面推动:
一是制定规划推动。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认识浦江文化、挖掘浦江文化、弘扬浦江文化、对于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化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以浦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上海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应建立市领导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浦江文化开发与建设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市区联动机制、统筹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组织由政府部门、社会及专家等方面人员参与的浦江文化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浦江文化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浦江文化发展的定位、目标、项目、责任、重点和推进举措。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依托政府信息公开以及媒体宣传渠道,向社会广泛发布和征询浦江文化建设设计策划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共谋浦江文化发展大计。应加强上海文化与上海相关部门以及国家层面的对接,力争将浦江文化开发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应参照山东对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经验,实施浦江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研究制定浦江文化申遗计划。这是一项事关上海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应从长计议,尽早谋划,尽快启动。
二是形成合力驱动。加强浦江文化的开发与建设,不是权宜之计,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发动全市上下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进。加强文化与城市规划部门的协调,将浦江文化列入全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城市规划部门对浦江文化开发建设规划制定的支持。加强文化与旅游部门的协作,共同牵手精心设计浦江旅游文化方案、线路和项目。加强文化与商业部门的合作,共同策划浦江文化与商业营销有机融合平台和支持体系。加强文化与工商税务部门对接,联手打造文化进入浦江区域发展绿色通道,着力为文化主体参与浦江文化开发建设提供最低门槛准入、最优惠税收服务。加强文化与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部门的协调,联手建立在浦江包括城市综合开发、改造、建设中文化刚性参与机制。开展文化部门与绿化部门的合作,双方共同致力于打造文化与绿色同在和绿色伴文化同行、有文必有绿及见绿必见文格局。坚持文化与教育部门的结合,充分依靠学校的资源,为浦江文化的开发建设提供人才与志愿等服务。加强文化与金融部门的互动,重点推动外滩等沿江区域金融机构文化的进入。做好市级文化部门与浦江所在区域相关区的联动工作,建立市级文化部门总体协调推动、区级文化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依靠区级资源,在全市建设大型标志性演出场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共建一批小巧精致、功能多样的小剧场。台北有小剧场100多个,有些小剧场还兼有画廊、创作室、咖啡沙龙等功能,对上海颇有启发。应依托上海艺档馆平台,开展对浦江文化历史艺术史料的征集与收藏。利用上海艺术研究所力量,加强对浦江历史文化艺术的研究与整理。组织上海非遗保护中心开展对浦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挖掘与保护。
三是创新政策撬动。开发和建设浦江文化,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应以现有的国家层面、上海层面的文化政策为基础,开展政策梳理,加强现有政策与浦江文化开发与建设的匹配与衔接,切实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特别是近几年新出台的政策。应以项目为导向加强政策扶持,重点支持位于闵行区内的黄浦江水文化博物园建设,完善博物园功能,丰富博物园内涵。应开发建立浦江文化专题展览馆、陈列馆与浦江文化广场。借鉴国内外经验,举办具有符号意义的上海浦江国际文化节,设立浦江文化日、浦江爱水节水文化宣传周,以浦江为载体,以文化为内容,以文水结缘为特色,采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向世人推介浦江文化,让更多的人接纳浦江文化,让浦江儿女因为拥有自己的文化而快乐。打造面向世界的浦江流经区域特色文化区,加强与浦江流经区域的广泛联系,共同整合文化区内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浦江文化开发与建设的边际效应、延伸效应与集聚效应。开发浦江两岸文化资源优化组合、文化特色片区发展项目,可将沿江两岸分成若干片区,每个片区各有各的专属颜色、性格、主题、形态,共同拼出全景上海,使其成为全景式展现上海成长空间的活画卷。参照台北做法,在浦江周边率先实施“文化就在巷子里”计划,让人们时时感受弥久不散的文化芬芳。编制浦江文化电子地图与浦江文化产业目录,为国内外进入浦江区域发展文化产业的企业提供引导服务。研究编撰《上海黄浦江文化史》、《浦江文化丛书》,真实地记录浦江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变化。创新举办“走向世界的浦江文化论坛”,集全球之智慧,打造浦江文化品牌。编辑出版反映浦江流域风土人情的出版物、教育读本与儿童连环画。以浦江文化为题材,聚合政府、社会及国外创作力量,实施浦江美术创作、浦江摄影创作、浦江动漫创作、浦江群文创作等创作工程,创作一批反映浦江儿女时代生活、富有浦江人生活气息的精品力作。应着眼于浦江文化的快速繁荣发展,研究制定浦江文化保护法以及特殊的金融支持政策、财政保障政策、发行浦江文化债券等文化创新的先行先试政策、文化发展考核评估政策等。
四是转变职能助动。坚持以浦江文化开发与建设为引擎,助推政府职能转变,用浦江文化建设成果检验政府职能转变实效。对浦江文化的开发建设,既要加强宏观管理,又要开展好准入、审批、项目评估、政策咨询、培训等人性化服务。应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及企业的关系,对浦江文化开发建设中人、财、物等要素,凡市场可决定的,交给市场决定,政府坚决不插手;凡市场能调节的,交给市场调节,政府坚决不干预;凡依靠市场自身可协调解决的矛盾,充分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解决,政府坚决不操控;凡市场主体的微观经营活动,由企业自己决断,政府坚决不发指令。应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将浦江文化的开发与建设作为丰富社会主体、让更多社会主体参与文化建设的试验田。围绕人从何来、事从何来、钱从何来,对行业协会、民营机构、各类社团及文化基金会的职能、功能、架构、体系等进行梳理,力求将浦江文化开发建设中更多的事务层面、操办层面、业务培训层面、行业评估层面、微观活动层面、学术研讨层面等社会组织可做、有能力做、完全可以做好的事情从政府分离出去,让社会组织承担。同时推动成立与浦江文化相关的社团组织,让社团组织成为浦江文化开发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五是培养人才牵动。浦江文化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保障。应围绕建设5支队伍即浦江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浦江文化产业发展队伍、浦江文化市场监管队伍、浦江文博事业发展队伍、浦江文化党政人才队伍,实施浦江文化人才计划,通过出国拓展培训、上海文广影视人才培训中心提高培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专业培训、8个调研小组青年研究人员培训、各级各类岗位实践培训和全方位引进,着力开发一批接地气、满腔热忱为百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浦江文化民生人才;一批能创意、懂经营、会管理的浦江重点文化产业人才;一批市场意识强、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准确、市场驾驭能力强的浦江文化市场人才;一批具有传统文化情怀、未来文化发展眼界的浦江文博文化人才;一批了解和熟悉城市自然景观特性、善于将文化有机融入城市景观的浦江两岸自然景观文化人才;一批擅长文化与旅游结合、以文化牵手旅游共同发展的浦江旅游文化人才;一批知生态秉性、懂生态语言、善生态行为的浦江生态文化人才;一批以文兴商、以商助文、文商合作互动共进的浦江商圈文化人才;一批具有高科技知识、以数字化手段助推浦江区域文化硬件与软件同步发展的浦江文化设施人才;一批文化品种和样式广泛进入浦江空间、助推浦江区域人气、文气显著提升的浦江文化氛围营造人才;一批注重将重大文化活动引入浦江,利用水、船、桥等自然景观元素打造重大文化活动品牌的浦江重大文化活动人才;一批利用浦江独特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对外浦江文化交流,不断推动浦江文化走向世界的浦江国际性文化人才,建立浦江文化人才智库、浦江文化专家智库,加大对浦江文化人才、文化名人开发、培养和引进的政府经费与扶持力度,热情为浦江文化人才解决工作、生活等实际困难,努力为浦江文化更好更快发展创造凝心留人的环境。应进一步降低浦江文化人才政策门槛,实施浦江文化人才政策先行先试三年行动计划,为全市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突破走出新路子。
总而言之,浦江让上海增色,城市让生活美好,文化让人们快乐。黄浦江是上海的地标,浦江文化是上海城市的符号,是上海城市发展永恒的文化主题。浦江文化与上海历史发展相联系,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生产关系、生存方式、思维意识与审美态度。浦江是上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正是这千姿百态的自然资源,通过浦江儿女的思想和审美,形成了无数华美而深刻的乐章,演绎了众多美丽的故事和情感世界,激发了人的无限遐想,在人的生命记忆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千百年来,浦江悄无声息地缓缓流淌,润泽浦江两岸人民。从某种意义上说,黄浦江可以称得上是上海的血脉,从浦江的启示中求人类文化的普通共识与协同构建,是上海城市文明的生命之道,发扬和推崇浦江的文化智慧与精神,是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统一。随着上海与世界的日益接轨,在世界文化之风的吹拂下,浦江文化必将以其升级版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不断释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版图片由卢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