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搭建基层群众工作新平台
——关于上海嘉定区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调研报告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共嘉定区委//www.workercn.cn2014-02-11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百姓系列姓百姓”

  “百姓系列”的最大特色,就是坚持群众为主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⒈百姓主体,突出“三自”

  百姓主体,就是要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自我教育方面,“百姓宣讲团”用“百姓话”说“国家事”,自编乡土化教材,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大众化诠释,帮助群众领会和把握重大理论、政策。在自我管理方面,嘉定镇街道以“睦邻点”引导居民自治,解决社区问题。“老娘舅”睦邻点由懂法律法规、擅长调解居民组成,帮助邻里间化解矛盾;“手拉手救助”“心灵交流”等睦邻点由社区病患、失业、低保人员等弱势群体组成,他们在一起沟通交流,互帮互助,重拾生活信心。在自我服务方面,新成路街道成立16年的“百姓读书读报点”有20个,覆盖全部居委会,每个点有1-2名居民积极分子作为负责人牵头组织活动,有的每天一次,有的每月一次,学习时间、地点张榜公开,服务爱好阅读的居民,并且创造出“五字读书法”“快乐学习法”等阅读方法,演绎了全民阅读的精彩。

  ⒉百姓参与,覆盖“三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嘉定市民对“百姓系列”活动的知晓率为84.3%,参与率为71.4%。“百姓系列”努力做到“三在”覆盖。一是覆盖了“在家的村(居)民”。江桥镇火线村居住着来自24个省市的4200名新村民,村委会设立的“村民大舞台”占地1080平方米,可容纳近千人,至今已举办100多场文化活动,参与活动的新老村民累计达1万多人次。二是覆盖了“在职的员工”。安亭镇举办“民星来了”第三届汽车城梦想秀,吸引了包括上海大众汽车、福耀玻璃、德尔福派克等规模以上企业的3万多名员工参与,活动历时7个月,经过30多场海选、复赛、复活赛等,“梦想秀”涌现的达人民星走上红地毯,享受梦想实现的喜悦。三是覆盖了“在线的青年”。江桥镇由“e课堂”、“e月谈”、“e家园”等组成的“e系列”在线学习平台,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吸引广大青年上线互动。

  ⒊百姓发展,走进“三堂”

  问卷调查显示,嘉定市民参与“百姓系列”活动主要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82.7%)、“增长文化知识”(63.9%)、“提高文明素养”(61.8%)。“百姓系列”走进了“三堂”。一是走进“礼堂”。“新成百姓书场”开办至今18年,始终坚持以低票价、公益价的“日日演”吸引百姓。二是走进“课堂”。“百姓艺校”近三年共举办各类综艺节目82场(次),深受曲艺、书画、摄影爱好者欢迎。三是走进“客堂”。徐行镇的“客堂汇”充分利用农家的客堂场所,搭建起理论、党史、政治、时事、科技等学习平台,发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党员“堂主”作奉献的功能作用。

  “百姓系列”的“五个注重”

  嘉定区各级党委政府注重把有限的资源配送到基层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统筹好、部署好、引导好、服务好“百姓系列”发展。

  ⒈注重整合,形成规模优势

  “百姓系列”最初萌芽时,活动圈小,影响力有限。嘉定区通过街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对有生命力的项目进行整合,将500多个业余文艺演出团队重建为区、镇两级的“百姓说唱团”,并建立了文艺曲目、创作人才、演出团队资源库。平台载体的规模越大,群众的知晓度就越高,同城效应就越强,规模优势就越显著。

  ⒉注重规范,构建长效机制

  “百姓系列”起始阶段带有自发性,随意性也大,嘉定区通过规范引导,构建“百姓系列”的长效机制。如政府财政专项投入200多万元,在喜爱读书、愿意提供场所并能进行日常开放管理的居民家里设立“百姓书社”,统一挂有“百姓书社”铭牌,使之成为微型公共图书室。图书和报刊每三个月更新一次,由区图书馆进行统一配送,并定期提供推荐点书单,由各书社管理员根据居民的阅读喜好点书、定时开放借阅,点书、配送、管理的模式日趋完善。

  ⒊注重设计,发挥集约效应

  “百姓系列”源于百姓,草根性强,自由度比较大,嘉定区通过对“百姓系列”进行顶层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中,嘉定工业区涌现出十多个自发性学习组织,工业区党委将这些“自组织”整合成“百姓学社”,并成立了一支由退休教师、外企白领、年轻村干部等组成的理论大众化教育骨干队伍,汇编发行《百姓话坛》期刊,以百姓语言、百姓故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聚效应显现,先后有100多批领导、学者等前往参观考察,并被评为“全国教育实验示范项目”“上海市社会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特色项目”。

  ⒋注重提升,挖掘项目内涵

  有些“百姓系列”项目推出时,目的性比较简单甚至模糊,嘉定区通过项目研讨等方式,挖掘创新载体的丰富内涵。“百姓睦邻点”最初给人的印象是退休居民谈山海经的场所,嘉定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加以总结,概括出“地缘、志缘、业缘、趣缘”的睦邻类型,“居家式学习、读报、娱乐、聊天”的睦邻方式,“主人自愿、志同道合、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睦邻点特征,并且培育出“老爸爸聊天室”、“练祁学苑”、“新上海人”、“我也行”、“心灵交流”等睦邻点典型,在全区引发了“睦邻文化”建设热潮。2012年“百姓睦邻点”被评为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之一。

  ⒌注重投入,提供基本保障

  “百姓系列”在民间发起阶段的活动费用多由百姓自掏腰包,嘉定区通过区、镇两级财政给予扶持,确保底线经费。江桥镇每年对“异乡风采”投入50万元—100万元经费保障;新成路街道每年对“百姓书场”补贴10多万元,至今连续补贴了18年,“百姓编创组”每年的政府财政支持经费也有25万;嘉定工业区每年为“百姓学习中心户”拨款8万元,相关农村、社区每年每个点投入5000元。问卷调查显示,54.3%的市民认可“政府在资源配置、运转资金和人才队伍上的扶持”。

  “百姓系列”的四点成效

  嘉定区以“百姓系列”为载体,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弘扬了优秀传统地域文化,培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明显成效。

  ⒈推动了理论大众化的落地

  问卷调查显示,嘉定区基层群众参与率高的“百姓系列”活动分别是:“百姓宣讲团”(56.3%)、“百姓故事团”(48.9%)、“百姓说唱团”(38.2%)。“百姓系列”突破了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载体对传统方式的冲击,以讲故事、演说唱等形式,继承创新了面对面宣传教育的传统模式。“百姓系列”以群众喜闻乐见为追求,从群众关切的问题入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千家万户,在平民百姓的广泛参与和互动中实现了有效落地。

  ⒉推动了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

  问卷调查显示,嘉定市民对“百姓系列”活动的满意度为92.7%。从江桥镇“村民大舞台”站点志愿者到菊园新区“布谷鸟”文化义工,从“百姓睦邻点”居民自治管理到“百姓书社”村民自我教化,从“异乡风采俱乐部”新村民支部书记到“睦邻点”政治指导员等,“百姓系列”在探索“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的公共文化建设新路径的同时,也创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社会治理方式,受到了群众的认可肯定。

  ⒊推动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

  “百姓系列”开辟了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的“直通道”,延伸了新形势下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课堂”。譬如“客堂汇”,汇聚民意晓民情、汇聚民智办民事、汇聚民俗展民风、汇聚民心惠民生,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嘉定基层党政干部通过“百姓系列”,既宣传、教育和服务了群众,也教育、启迪和升华了自我,下街镇、到村居、走巷尾、站田头,不仅在物理空间上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从感情上缩短了与群众的距离,培养了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⒋推动了城区文明程度的提升

  问卷调查显示,群众认同的“百姓系列”对嘉定社会发展影响的前三位是:“丰富市民生活,增强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81.2%)、“增强新市民对嘉定的认同感、归属感,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68.1%)、“通过开展活动,吸引投资,促进招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67.8%)。“百姓系列”以人为本,以文化民,推动嘉定全区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良好氛围,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成为主旋律,嘉定的知名度、文明程度显著提升。2013年,嘉定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660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9.6%。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336元和21469元,同比分别增长9.4%和10.5%。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测评,嘉定区多年处于上海市前列,2009年至今,嘉定连续四年创成上海市“平安城区”,并被评为2009—2012年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百姓系列”的五点启示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嘉定区“百姓系列”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成为基层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的生动实践,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对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百姓系列”由群众满足自我需求而萌芽,因党政组织对接群众需求而发展,把有限的思想文化资源配置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充分调动了百姓主体的能动性。“百姓系列”不刻意策划,不华丽包装,与嘉定淳朴、平和的民风天然契合,服务城区居民的“睦邻点”,服务乡村农民的“客堂汇”,构成了不同的服务模式。任何主题、任何内容的宣传教育落到基层,都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只有坚持服务群众,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才有方向、有灵魂,才能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启示之二:必须采用群众喜爱的方式方法。“百姓系列”是“以文载道”,“载道”的形式是寓教于乐、喜闻乐见,如故事、说唱、演戏、舞蹈、吟诗等,“载道”的途径是走街串镇、专场汇演,如展台、舞台、书社、书场、客堂等,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接受心理和认知方式。“百姓系列”让百姓共享乡土文化资源,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人民群众接受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人民群众喜欢的文化才是优秀的文化,人民群众受益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文化。只有坚持把群众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受益不受益作为检验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的第一标准,才能引领群众、赢得民心。

  启示之三:必须挖掘凝聚群众的智慧力量。“百姓系列”主体是群众,其外在的“形式”是始终由百姓担任舞台的主角,其内在的“精神”是百姓的首创精神,这种“形”与“神”的完美统一,是“百姓系列”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就是要依靠群众主体,挖掘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创造。扫除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最好药方,就是让群众来当教练员、裁判员,在制定政策、出台规范、实施项目、考核评估、表彰奖励等方面增重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只要把群众的智慧充分挖掘出来,把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从群众中找到创新思路、改进工作的源头活水,再难的问题也不难解决,再不好做的事情也可以办好。

  启示之四:必须壮大群众参与的队伍力量。“百姓系列”的成功与基层群众广泛参与的互动分不开,凝聚着发起人、草根领袖、活动志愿者的心血。“百姓系列”实现了宣教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群众是自治组织的主体,宣教对象也是群众,双方没有排异性。没有群众参与的宣传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宣传教育,没有群众互动的宣传教育是没有力量的宣传教育。只有找到宣传教育工作与群众心声有机结合的共鸣点、共振点,才能切实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渗透力。

  启示之五:必须创新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宣传思想工作最需要创新,也最需要务实。“百姓系列”适应宣传思想工作对象、环境的深刻变化,创新服务管理、专业培训、产品创作、资源利用、评估考核等运行机制,推动了基层党的群众工作的有序开展。只有把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注重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理念,化为制度设计,化为操作方法,化为资源支撑,化为集成优势,才能跳出开展群众工作“个体容易群体难,一时容易持久难”的局限。制度设计、机制创新、常做常新、保持长效,是基层党的群众工作的永恒课题。

  (执笔人:尼冰、顾惠清、李桦)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