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让“务农受穷”远离农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影响调研
李力//www.workercn.cn2014-02-26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眼下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农民开始忙活春耕备耕了。“有收无收在于水”、“要想富、先修路”,这些农谚、标语道出了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在农民心中的分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怎样,给农民务农增收带来了哪些影响?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倾听农田对水利的呼唤

  农田水利设施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影响到农民增产增收效益。我国现有农田灌排设施尚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需要取得整体性突破

  河南息县横店乡刘官庄村农民柳学友对记者说:“去年粮食丰收了,收入增加了,我们种地农民都挺乐呵,不知今年咋样?就怕老天闹大旱。”

  连年的春旱让老柳有点害怕了。今年春旱什么状况呢?近日随着北方冬麦区大部出现雨雪天气过程,旱情有所缓解,但西北部分地区旱情仍在持续。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振兴说,去年秋播以来,全省小麦主产区降水偏少三至七成。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3月底前仍无有效降水,冬春连旱概率增大。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一些地方冬春连旱趋势明显,各地要始终绷紧抗旱保苗这根弦,要扩大水浇面积。

  在农村调研采访过程中,农民呼吁最多的就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增产增收效益。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介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不断健全政策支持体系。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并出台了包括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在内的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推动我国农田水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25亿亩,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大国,耕地灌溉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功不可没。

  但是,近年来,洪涝干旱等极端恶劣气候频繁出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民增产增收,凸显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

  国家对此高度重视,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介绍,国务院于去年10月批复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

  今年是实现《规划》目标的第一年,河北省滦县县委书记卢宏秋表示,当地正在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坚持不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大地在期盼着春雨,农民在期盼着丰收。

  让农民踏上增收之路

  交通是农村发展的命脉,但部分农村地区交通设施落后,乡间道路缺乏保养与管理,限制了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

  交通是农村发展的命脉,曾几何时,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西部尤为突出。重庆橘农形容农村土路是“天晴一把刀,尘土飞扬;落雨一包糟,泥泞难行”。曾有很多农民手捧运不出去的柑橘一筹莫展。因为路烂,商户上门收购价非常低,远远不够化肥、农药的成本钱,农民干一年等于白辛苦,严重制约了他们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小康的进程。

  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仍然存在着相对滞后的问题。一些农村地区乡间道路缺乏保养与管理,使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导致农业耕作成本的增加。同时,农产品因为过高的运输成本而无法走出原产地,无法提高附加值和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公路是许多贫困地区最基础的交通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强调,要把农村公路作为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将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少边穷”地区倾斜。

  在调研时,安徽省肥东县元疃镇马皇村的马大妈激动地说:“要是不修路,连儿媳妇都娶不上,现在我们几十年的修路梦终于圆了,儿媳妇娶进家门了,西瓜也可以拉到城里卖上好价钱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390万公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到位,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大力发展农村客货运输,实现所有乡镇和90%的建制村通班车,支持发展农村配送物流。

  尽管还有偏僻贫困地区的农民为路所困,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得到了道路通畅的实惠,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农民大步走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感受政策的力量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稳定的投入增加机制,严格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制定一系列支持和保障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在大力加强农村水、电、路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大力加强了农村住房、饮水、通讯网络等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了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村电力建设的成就不亚于农田水利和农村公路建设,目前全国绝大部分乡镇和村庄已经通上电,而且城乡“同电不同价”的现象基本杜绝,农民缺电和电压不稳的问题得到较彻底解决。

  在调研采访中,农民们说,他们尝到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甜头。为了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由城市逐步转向农村,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村电力等方面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逐步取消一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减轻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负担。

  如何进一步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如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如何适应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马晓河强调,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稳定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机制,今后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量规模要增加,结构要调整,应严格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制定一系列支持和保障措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降低农民生存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牛马年好种田,农民兄弟期盼着,今年又是一个增收年!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