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落实安全发展战略
//www.workercn.cn2014-03-18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过去在我国生产企业普遍存在一个现象:“生产”与“安全”的悖论。为追求政府GDP指标,生产企业全力以赴投入生产,结果安全事故频发。发生安全事故之后,企业停产整顿又影响了GDP,于是政府又放松整治,企业又投入生产。我省“安全发展”战略的提出,就破解了常常困扰在政府面前的“生产”与“安全”的二元悖论。本文试图在安全发展战略与政府执政理念的关系、安全发展战略在生产企业如何落实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安全发展战略——彰显政府现代化治理理念

  安全发展战略,体现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社会保持正常运行的重要动力,“发展是硬道理”。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安全发展战略,这是治理理念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提出的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观点遥相呼应。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上更加自觉,标志着我们对发展思路的进一步调整,也标志着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

  安全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一个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和谐发展,遵照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自身控制规律,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生物圈的稳定和繁荣。

  安全发展战略,契合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要求。生产安全也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事业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深化改革逐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要厘清政府与企业的权力边界,但是政府职能并没有弱化,而是更加强调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公共安全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公共产品。企业生产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来提供,但政府应该占主导地位。

  安全发展战略,体现社会协同治理格局。省委省政府提出实现安全发展战略,是将安全问题纳入整个社会治理中,是一种“大安全”思维,为实现“大安全”,从顶层设计上构建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这样才能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安全发展战略——落实需要建立科学机制

  生产安全是落实安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决定》指出“要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长效机制,确保安全发展所谓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就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会同生产企业,为加强对事故风险隐患的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风险源头治理,进行对风险摸查、控制和排除的制度安排。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隐患是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实物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在应对企业生产事故方面,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就是作为“消防员”训练有素做得很到位。但是每次成功地应对之后,仍然有同质同类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了对安全风险隐患的研究,为塑造优秀的“安全员”必须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排查长效机制。

  建立全方位风险源摸查机制。一是要进行风险源登记造册制度。按照“过细排查、从严整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力争实现彻底摸查安全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坚决遏制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全面摸清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情况的目标。二是要在企业中依法确定风险隐患标准。风险隐患标准的确定取决于三个要素:风险源、耦合因素、损失。在对三者综合分析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制定统一标准,并进行编号采用通识通用管理措施。通过统一标准的确定,对风险进行定级。管理人员通过风险编号和风险级别,即可以对风险有明确的认知,避免在危急状态下再耗时耗力,贻误时机。美国FEMA对风险管理的统一标准就非常值得借鉴。

  建立风险隐患监测与预警机制。风险隐患常常发生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脆弱环节,因此安检管

  理部门与企业应当对企业的脆弱性进行监测分析。一是要利用高科技设备对安全生产过程进行监测,二是通过监测进行预警。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在研究其脆弱性之后密切关注其诱发因素,一旦具备一定条件,必须及时进行预警,以便使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

  建立风险隐患控制机制。除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外,生产企业的其他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一是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二是要对风险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分析。风险承受能力分析就是分析受风险影响对象对风险的承受、抵抗能力,包括系统自身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等。而风险控制能力分析则是对所有为避免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潜在损失的措施及手段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评估风险控制能力,主要是从预测预警能力、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资源保障水平、恢复重建能力等几方面进行。三是要制定应急预案。这属于专项预案,与总体预案不同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风险隐患控制能力的分析,对监测之后的风险进行排序,有针对性地制定预案。

  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总结评估机制。《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第十六条强调,要加强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一要明确评估理念,二要针对应对风险隐患状态进行评估,三是评估侧重于关键性的要素,四是总结评估更注重风险管理的发展性建议,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及完善应急的体制机制。

  建立风险隐患排查的保障机制。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工作,要落到实处,为此,要有保障机制。一要建立风险隐患排查的领导体制。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二要建立健全法规及各种制度;三要落实风险隐患排查的责任制。风险排查实行政府安监部门牵头,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实行属地化管理,领导要落实责任区,所有安全隐患整改材料、数据上报前,必须经企业主要负责人、验收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方可上报,落实责任制;四要强化督导。要成立督导组带着专家技术查、带着清单跟踪查、带着问题重点查,了解大排查的开展情况,还督查已排查出的隐患有无整改到位,对一时难以立即整改的隐患,及时上报;五要有效投入。无论是风险隐患的摸查、控制还是排除,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应该预留一部分资金,加大安全投入,特别是引入高科技技术和材料,需要的资金量较大但是应对风险也更为有力;六要健全组织。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要形成政府、企业安全生产大排查网络,设立组织机构有力保证大排查工作顺利开展。(作者系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