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以西咸新区为代表的国家级城市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标志着西安市向特大型城市发展的步伐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不久前刚刚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城镇化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四化同步,统筹城乡;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传承文化,彰显特色;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如何将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落实到西安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将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重大问题。
城市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宜居水平的载体。其中,城市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是基础,提升宜居水平是目的。没有良好的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功能,提升宜居水平便没有了物质基础保障。只有城市经济发展了,城市及周边相关地区的宜居水平的提升才有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国在大规模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出“产业带动型”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和道路。要实现产业带动型的城镇化发展思路,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产业的集聚化和集约化水平。这里要强调的是,城市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应该是适度的、合理的集聚。所谓合理集聚的理论目标应该是:产业集聚使得城市经济运行达到最优化、城市经济运行的最优化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功能与作用的最大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运行管理所能支撑和承担的效能的最佳化。在城市经济优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宜居水平,使城市实现人性化发展的理论目标应该是:在就业、消费、上学、入托、医疗、出行、环境、安居等方面,达到比较良好、宽松、方便、舒适、完善、规范的条件和环境。
应该引起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发展苗头,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三点:一是无论产业的发展是否需要,一味的盲目追求城市面积“摊大饼式”的扩大;二是不顾整个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街区建设的适度集聚化要求,过度的将城市几乎所有的空地都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建设,使城市单位面积内所承载的各类单位、各类楼宇、常住居民等过度密集。三是搞不清产业带动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没有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为了建城而建城,造成城市功能区域布局不合理、难以提升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与秩序。这三类问题,造成了我国一些城市正在向着“过度城市化”的错误方向发展,有些城市甚至已经由于过度发展,造成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运行效率降低、经营与生活成本增大、宜居水平恶化等十分严重的后果!
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大都市。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吸取国内外大城市由于过度发展而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的教训,要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层面,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管控西安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密度。具体讲,要尽量做到“一个合理、三个适度”。即:城市功能区域的布局要合理,产业集聚要适度、常住人口数量要适度、单位面积承载的建筑密度要适度。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逐步达到前面讲的几个最优化。
从操作层面看,笔者认为西安城市的发展必须要做好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工作:
第一,从长远发展的战略层面考虑,下大决心对西安城市在功能区域布局、产业集聚水平、常住人口数量、地面建筑密度、城市基础设施等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再规划。
第二,合理规划和大幅度提升西安周边的临潼、高陵、阎良、三原、兴平、户县、蓝田等市县的产业集聚水平、人居环境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第三,在规划的基础上,再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引导和鼓励西安市区内的部分相关产业、单位、学校等逐步向西安市周边市县转移。同时,引导和鼓励西安市周边市县相关产业的适度集聚化发展,提升这些市县的城市化总体发展水平。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西安市患上严重的“大城市病”,大大提升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城市运行效率和宜居水平,还能够全面提升关中地区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形成合理、平衡、相互关联、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关中城市群体系,使整个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要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层面,科学合理规划和严格管控西安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密度。具体讲,要尽量做到“一个合理、三个适度”。即:城市功能区域的布局要合理,产业集聚要适度、常住人口数量要适度、单位面积承载的建筑密度要适度。
延伸阅读
城镇化配套改革六大重点任务
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研究员指出,下一步应集中精力推进六个领域的改革。第一,以提升土地配置效率、遏制城市无序蔓延、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为目标,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城乡土地管理的现代化。第二,以形成全国统一、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平参与并分享城镇化和工业化成果机会为目标,改革户籍、社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第三,以提升城市吸纳外来人口的积极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资可持续性,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为目标,重塑城镇融资体系。第四,以改善城市的连接性、便利人们生活和工作、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为目标,优化城市规划。第五,以合理配置生态环境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实施绿色治理。第六,以兼顾粮食安全、降低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代价和改善农业生产可持续性为目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