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何雄
济源是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按照“关键抓发展、重点抓农村、核心抓统筹”的基本思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8年的持续探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原来的2.36∶1逐步缩小到1.94∶1,初步构建起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要素配置“六位一体”的城乡发展格局,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创新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持续深化以农村产权确权和金融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动的有效机制。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关键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从目前来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薄弱环节依然在“三农”,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好农民持续增收难、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的问题。要通过农村产权确权和金融创新,让农民手中的土地、房屋由“死资产”变成“活资本”,最终实现农民“平等”参与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环节:首先是“确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着力推进以农村“六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确权颁证和“两股两改两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和农村土地股份化经营,改革村级治理体制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保障农民从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权利。其次是“流转”,健全农村要素流转机制和流转平台。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能够满足农民自由交易需求的产权市场制度,使农民以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到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来。其三是“收益”,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深化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积极培育农村新型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增强农村农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其四是“保障”,有效化解“三农”融资风险。要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专业性的农业担保机构,并通过农户联保、企业联保等形式,解决农户因缺乏有效担保形成的贷款难问题。
强化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核心是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产城融合、产城互动是重要基础。在规划布局上,通盘考虑、整体推进。按照“全域规划、一体发展”的理念,把整个市域面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注重产业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衔接,充分体现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要求。纵向上,注重空间结构的优化配置,构建“1个中心城区、3个城市组团、3个中心镇”的“133”现代城镇体系;横向上,注重产业功能的科学布局,以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区为核心,周边区域分别承担转型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现代农业、旅游等产业功能,形成“1+5”的开放式功能格局。在载体和平台建设上,培育亮点、打造品牌。以九大片区开发建设为重点,推动城市提质扩容、做大扮靓,加强中心商务区、特色商业街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商贸、仓储物流、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积聚人气、搞活商气、聚拢财气;注重城市内涵式发展,做好水和文化两篇文章,依托黄河小浪底水库、河口村水库等水资源优势,引水入城、以水兴城,打造“四水环绕、多湖点缀”的城市水系;依托愚公文化、黄河文化、济水文化、王屋山道教文化等得天独厚的特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之城、精致大气之城、美丽宜居之城、山水文化名城”。
科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职业上由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由农村到城镇、身份上由农民到市民的转换。突出“一基本、两牵动”,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基本”,就是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依托产业集聚(开发)区、特色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等产业平台,制定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全面放宽农村居民进城镇就业、进社区落户的条件,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民免费就业创业培训、加大创业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加充分、更加稳定的就业机会。“两牵动”,就是住房和教育牵动,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健全教育服务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保证进城农民购买保障房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权益,保证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和城里孩子享受到同等的教育。加快推进“美丽济源”建设,打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持续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创新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形式,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建立公民道德建设制度,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载体,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营造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深化社会治理创新,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理,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保证。要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机制,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平安济源”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繁荣。(作者系中共济源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