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常、细、长:抓作风的重要方法论
赵 林//www.workercn.cn2014-07-08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赵 林

  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能不能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能不能巩固发展?针对社会的议论、干部群众的担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常”、“细”、“长”三个字,揭示了抓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论,是指导全党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使之融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 

  在抓常上下功夫,就要经常抓、见常态,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作风问题为什么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这固然缘于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也与抓作风的方法有关。“只抓一阵子”、“仅就抓作风而抓”,以这种方式抓作风,无疑会给人一种心理暗示:混一阵子、挺一阵子、躲一阵子就过去了,实际效果可想而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以常态化思维狠抓作风建设,无论是从改进会风到精简文件,还是从改进新闻报道到基层调研,都着力把作风建设有机、有效、有力地融入日常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的原因所在。作风建设本身是一项重要工作,但绝不能独立于其他工作之外,只有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使之成为一种经常的、平常的、正常的状态,才能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 

  在抓细上下功夫,就要深入抓、见实招,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强调作风建设贵在“常”“长”二字。这次兰考讲话又增加了一个“细”字,赋予了作风建设新的内涵,既反映了实践探索的新变化,也为作风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现实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效果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不高,症结就在于以大呼隆的方式抓作风,听取意见浅尝辄止、查摆问题蜻蜓点水、开展批评隔靴搔痒、整改落实马虎敷衍,以一般原则应对具体问题。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讲的就是科学的工作方法。抓作风只有从细节入手,从严禁公款购买赠送月饼、贺卡、烟花爆竹等节礼这些看似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抓起,才能抓住问题、抓住具体,起到徒木立信、积小胜为大胜的作用,真正赢得干部群众的赞誉和拥护。  

  在抓长上下功夫,就要持久抓、见长效,从根本上治愈作风顽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优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重在持久,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这一论述明确了改作风的难点、重点所在,道出了如何走出“改回来又退回去”怪圈的路径,那就是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抓下去,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一方面,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为实现作风建设长效化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违规必究。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法规制度真正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各级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不仅是作风建设的参与者,更是推动者。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职、铁面执纪,狠刹公款吃喝、大操大办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进程中,纪检监察机关更应该坚定信心,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常”、“细”、“长”上下功夫。坚守责任担当,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形成。同时,抓好自身的作风建设,进一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加强日常管理,强化日常监督,对自身发生的问题不遮掩、不护短,以实际行动积聚起风气转变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心)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