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新媒体时代电视台的路如何越走越宽
李青//www.workercn.cn2014-07-20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久前应邀参加一个地方电视台在北京的节目推广会,会上,主办方向稀稀拉拉的与会者竭力介绍自己精心准备并即将播出的电视节目。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推介会的效果可以想见,令人心生感慨:还有这么一群电视人在坚守阵地。说是坚守,其中有电视人对事业一如既往的真诚与执着,恐怕也有不知未来向何处去的迷惘和无奈。最后,连主办方都不由得感叹“电视台的路越来越窄了”。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节目应该怎么做?电视台该往何处去?传统的老路还能走多久?这成为眼下电视人整个群体的困惑。

  自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接入中国以来,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推陈出新,网络电视、电子报刊、流媒体、自媒体、社交平台、移动客户端……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演绎着传媒场上的连台戏。随着4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移动视频服务更是寄予了更多期待。于是,在进军视频业务方面,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显现出更大的热情,巨量资本开始涌进,并购抢滩屡屡上演;各大网站开始大规模地布局或拓展视频业务,或购买现成的视频资源,或上传网民生产制作的内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庭电视的开机率在降低,电视机前的观众在减少,电视台的广告被蚕食……这些让风光了几十年的电视人深切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与失落。

  如果只考虑传统电视行业所受到的冲击,势必会让人生出“路越来越窄”的焦虑和困惑。但换一个角度,或许可以让电视人看到新时代的曙光。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只是为节目内容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更加便捷的传播渠道和载体,却始终没有冷落过传播内容本身——相反,它们对高质量视频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一些门户网站和视频专业网站之间掀起的电视剧版权购买大战,一定程度上已经佐证了视频资源的价值所在。更何况,如今视频内容正越来越成为网民和新媒体用户的主流需求。

  那么,由谁来生产视频内容?虽然眼下已有网民生产、用户上传等模式出现,但视频生产毕竟是专业性较强的“工种”,对设备、技术、经验的要求较高;而且,当受众不再满足于非专业、低品质的视频内容时,对专业化精品的市场需求自然应运而生。

  问题是我们是否意识到,互联网和新媒体正在为电视人展现出更大的作为空间。多种多样化的载体和终端,给视频节目内容提供了更多出口,而不仅仅是放在客厅里的电视机。如果有的放矢地针对新媒体终端生产和传播适配的专业视频内容,电视人将会有更广阔施展拳脚的舞台——换句话说,越走路越窄的是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而借力新的传播形式和手段,电视人的路应该是越走越宽广。

  问题是我们是否意识到,面临新媒体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电视台的转型势在必行。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现有的电视节目搬到网上、链接到客户端,那是转场不是转型。新媒体视频要求按照受众的需求确立节目标准,时长宜短,内容宜实,创意宜新。从节目策划到制作、播出,再到营销,都要建立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生产方式和制作流程,建立适配不同媒体终端和平台的播控技术系统,建立适用新载体的广告经营和版权转让等新的盈利模式,建立既熟悉电视规律又熟悉互联网和新媒体规律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适应新媒体业务的内容、技术、标准、经营和人才的管理体系和机制。

  新媒体时代,在渠道、平台的竞争背后,内容资源成为核心竞争力。随着版权市场的不断规范,版权保护成为行业自觉,版权价值将得到更充分、合理的体现。未来,优质的内容会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竞争的结果。

  目前,传媒领域已经开始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这是时代催生的又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变革。实际上,一些电视机构的有益尝试已经在传统电视和新媒体终端收获了综合效益。电视台具有先天的品牌、资源、人才和管理优势,如果能乘新媒体之势,学新媒体之长,与新媒体融合,电视台和电视人将站在又一个崭新的起点。

  (作者单位:西安电视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