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寻找民意最大公约数
丁蓓//www.workercn.cn2014-09-24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充分利用好政治协商的重要平台,让大家在商量过程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把片面理解排除干净,最后形成一个理性、务实、各方满意的结果和方案。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所在。

  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庆祝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今中外的执政者们,都在努力寻找凝聚社会民意最大公约数的办法。在西式民主的发源地古希腊,城邦里的公民聚在一起争论表决,就是为得出全体公民的意志。但这种小国寡民式的决策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巨大,信息不对称,社会运行成本高的东方国度里,如何才能更好地寻找社会最大公约数?搞君主式“一言堂”包办社会意志不行,完全搞西方式的代议制民主也不靠谱,不但容易被各种利益集团所操纵,也容易造成社会的对立。我们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能够避免这些既有决策机制弊端,找到社会最大公约数的有效办法。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这样的定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中国人自古就有遇事心平气和、平等公正商量着办的传统。华夏文明,尊崇以和为贵,讲究和气生财,追求和而不同。文化的传承,为协商民主的发扬提供了深厚土壤,也将其嵌入中国民主政治的基因当中。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人民政府为人民,我们的一切路线方针、决策部署都应来自人民、造福人民。在这个政治大前提下,我们必须广泛听取人民内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深入基层,问需于民;广开言路,问政于民;博采众长,问计于民。充分利用好政治协商的重要平台,让大家公平公正地讨论争论,在商量过程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把片面理解排除干净,最后求同存异,形成一个理性、务实、各方满意的结果和方案。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所在。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65年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根本在于这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扩展了民主的实现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在涵义。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把民主落到实处。

  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愿景越光明,我们的使命越艰巨,我们的责任越重大,就越需要汇聚起全民族智慧和力量,就越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继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