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2012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深入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因素,在我国仍有部分特困地区。加快特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战略决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切体现,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重要之举,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
要实现彻底脱贫目标,最重要的是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即坚持对贫困地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改变过去以经济救助为主的扶贫模式,大力提升特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明确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地位,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力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规模反贫困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这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经验,也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现实需要。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各个层次,如制订方针政策,加强促进特困地区发展的政府扶持和引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组织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党政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定点联系帮扶贫困地区;积极开展减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等。从近些年我国扶贫开发实践经验来看,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日益明显,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如河北省崇礼县实行“蔬菜产业扶贫”,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当地农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着力打造北方最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要坚持特困地区广大群众在地区开发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特困地区人民自身素质与发展能力。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脱贫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脱贫致富的现实可能性;通过实地考察,引导群众认识差距,激发群众的内在发展要求,调动起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高度热情。要大力提升当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这是保障扶贫开发成功的关键。对特困地区群众,既要加强农业生产科技指导,提高群众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销售价格,保障农民有稳定的农业收入;还要通过多种技能培训工程,确保每一个成年农民都能熟练掌握一项或几项劳动技能,保证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技艺顺利就业,并不断提高劳动收入。近年来,许多地区加强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为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山东鄄城县广大妇女,形成了以家庭作坊式生产土布纺织的产业形态,当地生产的土棉布——鲁锦,畅销海内外市场,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个经济亮点。
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可以带动当地大批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进一步拓宽就业门径,直接增加农民劳动收入。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现有农业产业实际,认真分析产业链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编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制定实施产业发展规划中,不但要求本产业能够顺利发展,而且还要求该产业能够持续带动上游和下游产业互动发展。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上,各地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如新疆若羌县素有“中国红枣之乡”美誉。近年来,若羌县实施红枣品牌整合战略,坚持走品牌强农、品牌富农之路,县境内建立了全国知名红枣产业化企业20余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相衔接的经营模式,大大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
要创新工作思路,建立科学发展机制,实现特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一要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坚持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投入机制,把专项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确保投入及时、足额;根据发展需求逐年增加特困地区资金投入总量,形成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为特困地区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特困地区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以资源引项目,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多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特困地区,从而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新机制,为特困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二要优化开发资金使用机制。科学合理使用这些资金,实现各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是加快特困地区科学发展的关键。要以县市为平台、开发规划为载体,整合各项财政资金,包括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革命老区建设资金、边远地区救助资金,以及中央和地方的交通、农业、水利、国土、教育等专项资金,发挥各项资金的聚合优势。三要创新领导机制。切实落实责任,建立“省负总责,地市主导,县抓落实”的层级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格局,强化和调动各级主要领导加快特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还要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带领特困地区群众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