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微纳系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给青年人铺路,让他们朝这个前沿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微机械的发展动态传入国内,亦即现在被称为MEMS的微机电系统,MEMS是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而在当时,国内只有少数人能够接触到。一次偶然机会,研究所的同事将从国外带回的少量材料拿给大家看,王立鼎当即意识到,这也许是未来机械领域的重要发展走向。
1992年,在王立鼎的申请下,长春光机所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微型机械工程研究室,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微系统译文集《微机械》。
1998年,王立鼎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开始二次创业,组建了大连理工大学跨院系、跨学科的微系统研究中心,“我做微纳系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给青年人铺路,让他们朝这个前沿方向发展。”王立鼎说。
短短几年,王立鼎又组建了微系统与微制造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在微流控芯片、偏振光定位、微操作机器人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2002年,他在牵头制定国家科学与技术2020年中长期规划时,将物联网这一研究方向写入了微米纳米技术规划之中,并带领团队在无线传感网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创造性的应用成果。
“中国需要超精密齿轮,哪怕只需要一个,我们也要能自己做出来”
研究超精密齿轮是一项清苦工作。由于7级、6级精度齿轮只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超精密齿轮制作难度极高,无法实现量产,也无法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王立鼎团队是我国唯一一家超精密齿轮的研究队伍。“科研要为祖国解决突出的重大需求问题,中国需要超精密齿轮,哪怕只需要一个,我们也要能自己做出来。”多年来,为了在齿轮技术上不被国外“卡脖子”,王立鼎屡次谢绝其他具有更高经济收益领域的邀约,始终深耕于超精密齿轮研究,并想方设法,一再提高齿轮的加工精度。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2002年,王立鼎在大连理工大学重建高精度齿轮研究室。年过七旬的他要讲授基础理论,同时还要教授学生操作设备,他经常强调“操作和理论并举才能实现最高效能”。经过几年的发展,齿轮研究室培养了一批掌握超精密齿轮加工工艺、测试技术的学生。“又是科学工作者,又是高技能人才。”这是王立鼎对于大国工匠的定义。
“我最大的欣慰,就是培养了齿轮传人”
最近两年,王立鼎屡次在公开场合中提及一个名字。这就是被他称为“齿轮传人”的凌四营。
“研制超精密齿轮需要非一般的耐力、感知力和领悟力,讲究天分也看后天修养,要能文能武,缺一不可。绝不是谁都能从事超精密齿轮的研究。”王立鼎说。
凌四营是王立鼎2007年带的博士,经过几年培养,他发现凌四营性情沉稳,在齿轮研制过程中能够发现砂轮摩擦时发出的细微声音变化,察觉出摩擦齿轮产生火花的大小、颜色差别,有时候在机床边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往往1级齿轮就产生于最后一圈与前一圈打磨之间,过犹不及,高精度齿轮的产生过程就是这么微妙。”凌四营说。
王立鼎在凌四营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执拗与专注,他欣喜地发现这个人正是他要找的“齿轮传人”。
2012年,凌四营获得了中国首个“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金奖,仅近两年,他获得的授权专利就多达15项。凌四营的确没让恩师王立鼎失望。
“我愿永远做科研战线上的一名战士”
苦心人天不负。2017年,王立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1级精度基准标准齿轮,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分别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认为,王立鼎团队研究的1级精度基准齿轮齿廓偏差测量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齿距偏差测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精化磨齿母机、超精密磨齿工艺,以及研制的1级精度基准级标准齿轮,其综合技术具有国际前列水平,精度指标国际领先。该项技术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外1级精度齿轮制造工艺技术与测量方法的空白。
从满头华发到双鬓染霜,王立鼎始终在超精密齿轮领域深耕不辍。“科学研究就像一场硬仗,我愿永远做科研战线上的一名战士。”王立鼎动情地说。
回溯往事,王立鼎改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来描述自己的一生:“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我国的科学事业。”
如今,85岁的王立鼎虽然不能再如当年那样进行高强度的工作,但他仍然忙碌在自己钟爱的齿轮领域,经常画图并与学生交流学术问题,尽其所能帮助后辈。他不知疲倦,乐在其中。
“无奋斗,不青春。我的身体年龄已经八十五岁,但我的心依然年轻。”在王立鼎看来,一个人的青春能有多长,取决于他奋斗的脚步是否停歇。最近,在国家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大背景下,他又把研究方向聚焦到机器人研发核心关键部件——谐波齿轮减速器的制造方向上。
为打破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被国外垄断的现状,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级精度齿轮技术,王立鼎亲手绘制原始设计图纸,开发出了新型的高精度分度台,用于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精密制造,这也是其团队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近几年来,王立鼎带领团队奋力拓展超精密齿轮技术在齿轮传动领域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他希望,自己钻研近一个甲子的齿轮事业,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王立鼎一直在奔跑。“齿轮王”的奋斗青春还在继续。
(吴琳,光明日报驻大连记者站记者;杜佳,系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