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22日,职教界期待已久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正式面向社会公开。以此为先声——6月23日至24日,业内万众瞩目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同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称《规划》)。
中国职业教育以一连串的大动作,拉开又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帷幕。在职业教育改革加速的这个关键时刻,本报记者专程采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请他就当前中国职教改革的重大问题给予深度分析。
职教改革落实
国家战略需求
光明日报:葛司长,国务院《决定》正式发布、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成功召开,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定位《决定》和这次会议?
葛道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都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
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业教育作出417字重要批示,他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和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的人数达到了数万人,中央部门有60多家。
在这个背景下来理解《决定》发布、职教大会召开、《规划》出台,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领导重视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部门协作前所未有,意义重大而深远。
光明日报:的确,这一阶段的职教改革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感。
葛道凯:是的。这次职教改革应该准确地理解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举措,是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举措,更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举措。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历史新阶段,必须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这离不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改革必须为落实这个战略任务服务。《决定》和《规划》就为职教改革明确了方针政策、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完成了顶层设计。
《决定》十大创新点
更是十大新起点
光明日报:您认为这次的《决定》,我们职教界应该集中关注哪些内容?有哪些创新点是尤其要认真理解的?
葛道凯:作为会议精神的集中体现,《决定》的主要创新点可归纳为十个方面:
其一,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决定》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为国家的技术技能积累服务。
其二,明确一个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意味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涉及理念转变、制度创新、体系构建、政策配套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目标宏大的系统工程。
其三,明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职教使命。同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要相互沟通,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其四,打通“人人皆可成才”的上升通道。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加快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衔接,为受教育者在职场和校园间流动转换提供便利。
其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确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养目标是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
其六,提出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多元主体办学,多种形式办学,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多种来源建设教师队伍,多种分配形式完善管理考核,并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其七,确立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原则。要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发挥教育和产业两个领域、学校和企业两类主体的积极性,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其八,强调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重要作用。用加大中央教育资金倾斜力度,通过对口支援机制,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入等方式,加快发展面向农村、民族、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并建立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其九,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创新。提出要减少政府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推进集团化办学,完善决策机制,提升治理能力。
其十,建立和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同时,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
职教改革首要问题:
落实责任
光明日报:谢谢葛司长如此详细地解读了《决定》的十大创新点,也是中国职教改革的十大新起点。目前,我们有了一个体系化的设计、顶层的制定,关键是如何落实。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葛道凯:的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繁重、艰巨,必须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全力落实。
《决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任务分解到部门、地方,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和时限要求。
从中央层面来看,明确具体任务的部门有20个。从地方层面来看,省级政府是重要责任主体。在实践中,山东等地已经开始了探索,建立了28项配套制度。
光明日报:责任到位各地方各部门,落实还得充分沟通合作,教育部将如何作为?
葛道凯:落实《决定》《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与各地方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发挥好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督察,以工作落实的成效作为中央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
二是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推动地方政府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同时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三是依托天津、广西、黑龙江、沈阳、潍坊、宁波等10个试验区和56项改革试点,推动先行先试,引导其聚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四是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加快制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订实施22个配套文件。大力宣传,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上下贯通,现代职教
体系才有望建立
光明日报: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是《决定》和《规划》中的关键词。既然是体系,就得在上下贯通这个层面下功夫。
葛道凯: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我们把推进中高职衔接作为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当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等问题。为此,教育部已经组织制定了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以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课程衔接为重点,全面推进中高职在招生考试、学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十个方面的衔接。
我们拟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衔接贯通的职教人才培养体系。
光明日报:说到上下贯通,前一段时间,有媒体解读的“600所地方高校转职教”,还让人记忆犹新。
葛道凯:那是部分媒体的误读。
《决定》明确提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将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此举的核心思想是要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现分类管理,也就是通过招生、评价、投入等机制,引导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在现有情况下,这些学校可以是历史悠久的,也可以是新建的。在具体做法上,是试点推动、示范引领。
而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以此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光明日报:社会普遍关注“高考分类改革”的情况。这个可有时间表?
葛道凯:高考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方面正在深入研究之中。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可以从6种招生方式着手:基于高考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对口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等。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招生制度指明了方向。(本报记者 练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