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王召明:生态系统建设需要可持续运营模式
——访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蒙草抗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
//www.workercn.cn2014-07-02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在6月26日北京举行的“关注气候中国峰会”分会场上,王召明的演讲内容和风格引起在场各界人士的赞同和笑声。在演讲PPT的第一部分便毫不掩饰地把自己从小居住的院落展示给大家,那里存储了他成长的故事,更积蓄了他的梦想。

  “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家院外的草更绿些,羊可以吃得更饱。”8岁时就开始放羊的王召明有着如此天真而单纯的梦想。

  要顺从自然还要加以驯化

  内蒙古草原占总面积的80%,养育着1400万农牧民,是内蒙古以及我国“三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因为气候恶化、大面积垦草种粮,超载放牧,草原开始绿草荒芜、沙石裸露、风沙肆虐。人们逐渐意识到非科学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2000年起,内蒙古开始退耕还草、修复草原。

  45岁的王召明是草原生态修复方面国内唯一上市公司——内蒙古蒙草抗旱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头人,蒙草公司研究实施的呼和浩特市大青山万亩草原项目,从2012年开始播种实施,短短两年时间修复了万亩草原,引起联合国环境署的关注。在外人眼中,这一切难以想象。对于大家的疑问,王召明一语道出玄机,方法很简单,就是顺从大自然,在每一片草原上种下它原本有的植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养一方的花草树木。这个地方适合什么样的草,该长什么树,种什么树,不应该是人为去规定的那几种,应该是先系统研究当地生态系统情况,积累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系统知识,然后培育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进行生态系统建设。

  在被恢复的草原上,除了可以看到绿色,还可以看见万紫千红的各种花草,红百合、长青石竹等十几种植物随风摇曳,这些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蒙草”。王召明介绍说,蒙草就是生长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括蒙古高原的野生植物的统称。这些树、草都不是我们发明的,它们原来就长在这里,我们只是把它们驯化。正如人的进化过程一样,万物都需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要生态建设更要生态产业

  随着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以及对环保知识的普及,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民间力量都加入了积极治理与修复草原的行动中。是不是种了草,草原“活”过来了,草原修复的工作就算结束了呢?后续的生态修复摆在面前,如何给草原一个更好的未来?

  王召明认为,整个生态建设可不是单纯的种草种树,我们恢复生态是恢复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恢复生态链。草原修复好了,不仅有水土保持功能,有生态功能,有饲料价值,还有旅游价值、社会价值。

  生态保护、经济发展、能源基地建设等多种目标的政策措施在草原同时施行,这些措施对草原生态的影响方向不尽一致,有人担心政策各自为政,不当的生态修复是变相的破坏,王召明谈出了他的看法。

  恢复生态就是一个尊重自然的过程,尊重生态规律的过程。这么多年,我们已经被自然惩罚了好多次了。说这种树好,漫山遍野只种这一种树。最后由于物种单一,只能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在修复的过程中,有时候单纯从林业的、水利的、农业的角度考虑,各自分隔开,但生态不应该拿部门行政界限各自分隔开。

  王召明最后介绍说,科学的生态建设应该是在尊重当地实际生态系统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所有参与者,驯化应用当地生态系统环境的植物与动物物种,其中也包括人类参与的生态产业,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据了解,蒙草抗旱与本富牧业联合发起,汇聚了4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社会团体的草原生态产业联盟已于去年成立,致力于搭建生态产业运营平台,探索并实践草原生态修复中的关键技术及产业持续运营模式,集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农牧民就业等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