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
总体来讲,在目前全球经济回落下滑状况下,我们预期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3.5%至3.6%,中国上半年GDP能取得6.3%的增长,非常不容易,大大超出了很多国际人士和市场的预期。特别是在承受中美贸易摩擦冲击、世界经济下滑及中国内部攻坚战这三种因素的叠加下,中国上半年GDP增速仍达6.3%,充分证明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
“我对未来中国经济是有信心的。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肯定能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近日应邀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家座谈会,谈起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等话题,刘元春副校长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专访时首先这样明确表示。他还说,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6.3%,充分证明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
刘元春同时表示,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贸易投资放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国内经济的因素和困难挑战很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办好,统筹做好“六稳”工作,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一、上半年GDP增速6.3%充分证明中国经济弹性和韧性
深圳特区报: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表明,上半年GDP增速达6.3%。您认为,6.3%意味着什么?怎样理解6.3%的增速?
刘元春:总体来讲,在目前全球经济回落下滑状况下,我们预期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3.5%至3.6%,中国上半年GDP能取得6.3%的增长,非常不容易,大大超出了很多国际人士和市场的预期。特别是在承受中美贸易摩擦冲击、世界经济下滑及中国内部攻坚战这三种因素的叠加下,中国上半年GDP增速仍达6.3%,充分证明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
可以说,上半年GDP增速达6.3%,这比去年年底、今年年初预期要好,成功破除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可能快速下滑的焦虑,破除了关于中国上半年GDP增速或“破6”的猜测。同时,6.3%这一增速虽较去年同期增速有所回落,但中国上半年的就业状况、收入增速和经济稳定方面来说仍然不错,整个经济内涵和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就业承受能力更强,经济抗压能力也更强,新动能仍保持快速增长,增长级状况非常不错。
当然,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贸易投资放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国内经济的因素和困难挑战很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办好,统筹做好“六稳”工作,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二、未来宏观政策仍应以“六稳”为主体,预案更着眼于2020年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应该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刘元春:中国上半年GDP增速达6.3%,说明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采取的以“六稳”为主体的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是到位的,未来仍应保持以“六稳”为主体的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
同时,进一步提高财政加力增效的力度,重点关注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适度启用去年地方债发行的余额,适度扩大专向债发放规模和额度,弥补地方财政的一些缺口。
根据目前中国不同环境、不同主体融资成本的变化,以及全球货币政策调整的变化,有意识进行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包括下半年可以适度采取降息降准政策,但很重要前提是美联储加息,以及中国实际经济的融资成本、融资利率是否得到有效的传递。
针对下半年中国外贸的变化,应在去年保持贸易增长的政策基础上,适度采取一些对冲政策;同时要把稳定消费上升到新的高度,目前来讲,消费本身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另外稳定民营企业预期和激发民营企业信心方面,应进一步发力。
目前来说,如何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很重要。特别重要的是,下半年的政策不仅要着眼于下半年,更要着眼于2020年,政策预案要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