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改变计算机科学的“男性”形象
解放周末:您知道自己被叫作“人工智能女王”吗?在一个通常被认为由男性主导的领域做“女王”的感觉如何?
贾斯汀·卡塞尔:(笑)我不太清楚人们怎么叫我,但我确实为女性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目前,在全世界的计算机学院里,18岁到22岁的学生中有50%是女生。这太神奇了。
情况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以前,通常父母更倾向于鼓励男孩、而不是鼓励女孩去学习计算机科学。那些10岁以前喜欢计算机、喜欢数学的女孩,长到十一二岁的时候,相比自己的想法,她们变得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自己讨人喜欢、受人欢迎。这时,如果其他孩子或她们的父母对她们说,计算机科学是为男孩准备的,你为什么要学?她们往往会选择退出。
曾有女孩向我讲述她的困惑。她说,朋友们都说她网球打得好,为什么不好好打网球,而去学计算机?她们不认为她能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她说:“我喜欢网球队的队友们,也许她们是对的,我应该退出计算机的学习。”我告诉她,你必须把她们的说法从你的脑子里“推”出去,你被接纳在这里学习计算机科学,说明你很擅长,而你在这里学习计算机科学这件事本身,就在改变计算机科学的“男性”形象,如果你退出了,计算机科学的“男性”形象就得不到改变。
解放周末: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贾斯汀·卡塞尔:为改善女性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环境,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改变教授计算机科学的方法。以前几乎每所教授计算机科学的大学,本科最初两年都只教方程、算法、数学等,根本不涉及计算机。但我们了解到,很多女性对计算机科学感兴趣是因为对应用程序好奇,通过应用程序看到计算机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于是我们就从应用程序教起,事实证明,这样的教法让计算机科学更有吸引力。
如果计算机领域只有年轻男性参与,那么,创新产品可能只考虑了年轻男性的需求。创新成果要有多样性,需要参与者也是多样的:要有青年人,也要有年纪大的人;要有男人,也要有女人;要有各种肤色、来自各种文化的人。
解放周末:回到30年前,当您还是达特茅斯学院一名学习比较文学的本科生时,女性进入计算机领域的机会更少,您是怎么改变专业的?
贾斯汀·卡塞尔:其实我的兴趣没有变过,我喜欢“讲故事”。我年轻时,以为“讲故事”就是文学,碰巧我又喜欢文学、喜欢阅读,所以就选择了比较文学专业。但是,我不仅想研究名作家,更想了解普通人的故事。但老师说:不行,你要读名著,普通人的故事很无聊,没有价值。我的本科论文写的是著名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英文文本和法文文本的对比分析。老师说,这很有趣,但这不是比较文学。于是我转而去英国读语言学硕士,研究苏格兰孩子讲故事时的身体语言。英国老师说,这很有趣,但这不是语言学。我和他争论什么是语言学,但最终我回到美国,攻读心理学博士,研究人类行为。
30岁时我成为一名年轻的教授,我发现计算机是我分析语言的非常好用的工具,它可以把人们的语言“切”成一片一片。一年后,校长说,你的精力太分散了,你要选定一个领域,不然工作满7年后就不续聘。这时正好有朋友邀请我去旁听他们的计算机课,我就去了,那一年的学习让我对计算机本身产生了兴趣,因为我找到了一种我喜欢的做事情的方法——建造东西、讲故事、研究声音。后来,我收到了来自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我欣然接受,去“考验”计算机是否就是我的“真爱”。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直到35岁,我才选择留在计算机领域。但我决定要给这个领域带去一些不同以往的东西,把我在比较文学、语言学、人类行为学等方面学到的知识融入其中。我喜欢改变。
解放周末:走过的路虽然长,但也许正是这种跨学科背景,成就了您在机器语言、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创新贡献。
贾斯汀·卡塞尔:我想是的,跨学科对创新特别重要。
解放周末:在计算机专家的身份之外,您还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副院长,作为一位教育者,您是如何教学生的?因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更新非常迅速,很可能您今天在课堂上教他们的东西,明天就被淘汰了。
贾斯汀·卡塞尔:我尽力教学生一些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而不是教他们编程。我教他们如何理解人类的行为——如何研究它、分析它,以及如何将研究、分析的成果作为人工智能系统的基础而加以应用。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使他们区别于其他一般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者,他们懂得任何人工智能系统都必须以人为本,为人所用,与人互动。
解放周末:最后,就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您有什么建议?
贾斯汀·卡塞尔:四条建议。首先是公平竞争,当很多企业试图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激烈竞争,从而推进创新发展的速度;其次是鼓励合作,一个人需要多元知识结构,一个团队更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第三是强化多样性,很多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创新者的多样性越丰富,创新成果的多样性就越丰富;最后是保持开放性,硅谷很棒,但硅谷的创新活力正在向其他城市转移,因为硅谷总是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开始不与硅谷之外的世界交流。上海要保持和世界的连接,上海会更厉害。
(原标题:人工智能的未来,我们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