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视角上,变换角色位置思考,替对方、替他人着想。它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善于换位思考。习主席指出:“做群众工作就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党员干部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党员干部只有经常与群众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把自己摆正位,把工作做到位,把问题解决好。
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做到经常与群众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有少数同志则不然。有的不深入调查,凭想当然办事;有的习惯文对文、键对键,凭经验和材料决策;有的听不进意见建议,甚至对提意见的群众持有偏见等等。这就必然会拉大与群众的距离,损害党的形象,制约单位的建设发展。
换位思考是发现问题的法宝。问题有多少?基层找一找。矛盾有多深?基层挖挖根。基层群众既是工作落实的末端,也是问题、矛盾发生的原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法规落实得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的工作是否得力,群众最有评判权。所以,党员干部应经常深入基层群众之中,坐坐小板凳,甘当小学生,主动同群众接触,虚心向群众请教,让群众把你当成自己人,群众才会对你说真话、吐实情,你才能把准群众的“脉象”,找到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换位思考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工作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精心策划的计划方案,实施起来收效甚微;挖空心思搞的“暖心工程”,引来牢骚满腹;自以为是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但群众却不理解、不领情,等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些党员干部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在工作中随意地把主观愿望强加到群众身上,没有摸清群众期待、号准基层脉搏,导致“好心办坏事”。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不要随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强加给群众。换位思考,以心交心,才能使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才能对症下药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换位思考是改进作风的利器。改进党委机关作风,解决“四风”问题,党员干部要放下“官架子”,挑起“民担子”。与群众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反思自身工作,切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党员干部要真正沉下身子接地气,换位思考察冷暖,关注民生听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一样,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四风”问题将不复存在。
换位思考是科学决策的助力。筹划工作、制定决策,只有善于换位思考,从正反两方面辨析,才能避免闭门造车、凭空臆造等问题的发生。有个说法被尊为“黄金定律”,就是“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别人”。美国学者亚历山德拉和奥康纳对“黄金定律”进行补充,提出了领导者应当遵循的“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你就怎么对待他”。党员干部要以“白金法则”为鉴,杜绝拍脑袋决策、凭经验决策、靠材料决策等现象,善于与群众换位思考,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更加得体地处理问题,切实保证所提出意见、作出决策更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得民心,科学有效。
与群众换位思考要着重在“尊重、理解、依靠、服务”四个方面下功夫。尊重,就是始终把群众与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无论自己职务有多高,都要把尊重群众放在首位。工作中,多倾听群众呼声,少一些言辞辩解;多一分笑脸相迎,少一些冷眼漠视;多一分民本之心,少一些官本思想。理解,就是要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想办法。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诉求放在首位予以解决。依靠,就是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问政、问需、问计于群众,借助群众力量树立形象、改进作风、破解难题、谋求发展。服务,就是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牢记在心头,对群众倾注感情、满怀激情、付出真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作者系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