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田延光//www.workercn.cn2013-10-14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九十多年来,党对于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力量,始终有着深刻的认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共产党人服膺的这一至理名言,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

  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就提出“到群众中去”,“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一批批共产党人创办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识字班,从提高工人的文化程度着手,进而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工作,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建党不久,便掀起了持续十三个月之久、罢工斗争达一百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三十万以上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与帝国主义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苏维埃运动时期,党认识到革命的重心在农村,广大农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毛泽东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而不带群众性,是决然不能胜利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战胜利后,形成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局面。面对军事力量上敌强我弱的明显态势,我们党“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广大人民的力量增加到我们方面,就会使敌我力量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建立巩固根据地,使敌人无法战胜我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恢复和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特别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蕴藏的巨大能量。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他深信,只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一定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正是依靠人民群众,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用于指导和推进改革开放,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人民群众的实践去创造、探索和开辟;指引这一伟大事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创新、完善和发展。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戮力同心、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郑重宣示了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坚持:“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力量来自人民群众,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的核心主体就是人民群众。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能够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两个“绝大多数”明确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之前仆后继、艰苦奋斗。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境地。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与纲领,带领广大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斗,终于赶跑了帝国主义、消灭了封建势力、没收了官僚资本,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二十八年中,无数共产党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将生命和热血献给了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不断提升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五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基本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制定“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从邓小平将古老的“小康”概念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到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实现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说明了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始终以人民幸福为生命根基和价值追求。

  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的生动体现

  根本利益是长远的、基础的,现实利益是当前的、直接的,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会一蹴而就地实现,只能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现实利益问题来逐渐完成。正是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们党才真切了解群众疾苦、真诚回应群众诉求,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毛泽东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深刻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组织“耕田队”、“互助社”,为解决苏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成立粮食调剂合作社,平抑粮食价格,保证农民的生活所需和利益不受侵害;为了解决瑞金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毛泽东亲自指导挖井,从而有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佳话;周恩来亲自帮助红军家属砍柴挑水,朱德下田帮助农民插秧收稻,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的实际举措。所以,根据地人民称赞道:“共产党真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民主革命时期,农民最渴望得到的是土地,这是当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最现实利益。党成立后不久,就提出将地主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调查摸底和发动群众的基础上,颁布《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拥有分配土地的权利。抗战胜利后,党及时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成为“最彻底地消灭封建制度的一种方法”,“完全适合于中国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正是因为我们党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才“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从苏区人民依依惜别、恋恋不舍“十送红军”,到万里长征路途上各族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无私帮助;从延安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革命根据地政权,到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这一幅幅动人场景,正是“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的真实写照,无不展现着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成为党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清晰图景。

  总之,只要高擎群众路线的旗帜,坚持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党就一定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一定会磅礴于神州大地!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