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提振社会精气神
王燕文//www.workercn.cn2013-10-18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特殊重要性紧迫性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道德素质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态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公民道德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道德领域的界限在某些方面呈弱化和模糊之势,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公民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关注日益增强。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道德方面的失范现象会迅速“发酵”。从表面上看,道德问题在当前表现得更为突出,但相比较而言,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道德问题本质上是快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因而是贫困时期的道德问题所不可同日而语的。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打开国门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时空。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比中,人民群众对于西方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状况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满足于纵向对比,而是更倾向于对中国与世界进行横向比较。这就导致道德的认知更加多元,道德评价的标准和参照系更加多样。这是我国公民道德领域又一“成长中的烦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梦是强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就要不断增强包括公民道德素质在内的国家软实力。中国梦是民族梦,要实现民族振兴,离不开人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的提高。中国梦是人民梦,要实现人民幸福,增进人民的幸福感,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因此,推进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建立一个同现代社会相匹配的公民道德规范体系,其意义已远远超出道德领域。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既是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条件,又是现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崇高的道德既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引领,又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现阶段,我国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境遇、现代化转型的境遇、网络信息化的境遇。这三重境遇的叠加,给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课题。

  价值共识与价值多元的冲突更加明显。价值多元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但价值多元并不否定价值共识。当前,我国社会更需要的是价值共识。因为我国的现代化是后发现代化,是追赶型现代化,是要惠及13亿多人的现代化,面临的环境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更需要有效整合多元价值,形成强大的主流价值,将整个中华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一方面是价值多元的不可阻挡,一方面是价值共识的不可或缺,这使得我们的价值观建设面临一系列难题。比如,在价值共识与价值多元之间,如何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价值选择日趋多元的背景下,如何形成社会普遍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在强调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如何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道义取向与功利取向的平衡更加困难。不可否认,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重利不能轻义,更不能忘义。否则,对利益的追求就会迷失方向,导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引发各种利益矛盾和社会冲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不言利,也不能没有义。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难题。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互动互促?人们在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时候,如何避免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

  道德自主与道德引导的张力更为突出。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道德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改革开放后,公民的道德自主性日益彰显。但是,如果片面强调道德自主性,在理论上就会陷入道德主观性、自发性,发展为道德相对主义,进而走向道德虚无主义;在实践中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价值观的冲突不断加剧,道德的约束力严重削弱。对此,我们需要研究回答的问题是: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公民的道德自主性时,如何防范其走向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在加强道德建设过程中,如何激发公民提高道德素质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更加复杂。知行合一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但当前道德领域知行脱节的现象广泛存在。比如,明知而不为,如道德冷漠;明知而故犯,如见利忘义。知行脱节的成因十分复杂,有的是因为道德要求过于理想化而无法获得广泛认同,有的是因为道德要求过于空泛而难以践行,有的问题并不在道德规范缺失,而在道德养成机制缺乏。知行合一在社会转型和开放环境中的复杂性,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比如,如何实现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如何实现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的统一?如何有效构建道德规范的实践养成机制?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