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郑新浦//www.workercn.cn2013-10-28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首要任务。省社科联作为全省社科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要努力做到:

  一、在理论研究上,把握好“指挥棒”的导向作用

  理论研究是社科理论工作的第一任务。做好社科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大力发扬优良学风。社科联要发挥好理论研究的“指挥棒”作用,充分运用立项课题、委托课题、招标课题、联合攻关等形式,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社科界专家、学者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努力做到为党立言、为民尽职。

  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贯穿理论研究工作始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向、新情况,牢牢把握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要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任务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鼓舞广大社科工作者,凝聚力量,振奋精神,自觉肩负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研究回答好时代提出的问题,是社科理论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社科理论工作者展现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要切实增强问题意识,积极引导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发展大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人民群众的关切中把握问题,努力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党委政府决策需要的重点问题、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指导社会发展,服务政府决策,解答群众疑惑。

  要大力倡导优良学风。学风问题,事关理论研究的成败。当前社科研究领域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学术不端、道德失范现象有所滋长,严重制约了学术的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社科管理工作对学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深入开展“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活动,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努力在社科界营造讲社会责任、讲科学精神、讲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学者扎根自己的学科领域,安于淡泊,甘于寂寞,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二、在理论宣传上,把握好正面引领的话语权威

  当前,社会上一些宣扬西方政治制度,诋毁党和政府,丑化党员干部的不实言论盛行,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面对复杂的舆论形势,必须进一步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宣传,牢牢掌握正面舆论的话语权,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权威理论,引导人们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辩证、批判地看待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要着眼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理论宣传和阐释。发挥好理论引导作用,关键在于站稳大众立场,具有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理论情怀和现实关怀。要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努力着眼人民关心、疑惑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把握好切入点,深入剖析矛盾问题,解答人们的所思所惑,宣传和解析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客观、理性、辩证、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在回应社会关切中凝聚共识,在纾解负情绪中激发正能量,真正让政策理论入脑入心。

  要高度重视网络理论引导工作。当前,互联网已越来越成为舆论宣传无可争议的主战场。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在网络上异常活跃,不断散播一些噪音杂音,混淆是非,扰乱视听。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网络理论引导工作,组织和鼓励更多社科界的权威专家、学者,挺身而出,应时而动,不退缩,不回避,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社科理论知识,迅速、及时、有力地批判和反驳各类错误言论,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片面认识, 更多地在网络上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抵御和消解负面言论带来的不利影响,打赢网络舆论宣传的保卫战和攻坚战。

  要坚持用群众语言,体现大众风格。当前理论研究的一种倾向是趋于“专业”风格,用词和语式都偏西方化、专业化、翻译化,艰涩难懂,阅读门槛太高,容易和群众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语言隔离墙”。因此,要在理论宣传中占领制高点,争取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就必须坚持用群众语言,体现大众风格。多用平实易懂的语句,结合生动鲜活的事例,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善于网言网语、网来网去,用朴实的语言讲透深刻的道理,真正让人民群众听得进、看得懂、记得住。

  三、在社科普及上,把握好提升公众素养的根本任务

  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的人文社科素养,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科普及要更多地从“知识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变,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浙江人,用优秀的历史文化教育浙江人,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鼓舞浙江人,用“最美精神”、“最美现象”激励浙江人,不断提高公众的人文社科素养,增强浙江发展的软实力。

  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高公众的人文社科素养,首要任务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和奉行的价值理念,使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追求,并转化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浙江精神。浙江人文历史悠久,多姿多样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数千年人文发展的不断创新和传承,塑造了浙江人文历史的辉煌,孕育了浙江丰富的历史文化、学术思想,也培育了极富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浙江人文精神。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其文化根源就是浙江精神。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就必须继续深入挖掘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大力宣传和倡导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不断凝练和升华浙江精神的人文内核,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浙江精神的魅力,鼓舞和激励浙江人民创业创新,推动浙江继续实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要进一步研究和宣传“最美现象”。“最美现象”和“最美精神”是当代浙江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和集中体现。宣传“最美现象”,弘扬“最美精神”,是加强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举措。在社科普及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最美现象”的研究和宣传,深入分析最美现象的生成背景和形成机理,研究和思考如何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和人文价值的重塑,让以真善美为代表的“最美精神”浸润每个人的心田,实现从个人的“最美”到社会的大美、共美,推动“最美现象”从“盆景”变为“风景”,形成人人礼敬“最美”,人人争做“最美”的社会道德风尚。

  四、在社团管理上,把握好社科阵地的有效管理

  做好社科理论工作,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加强阵地管理,做到守土有方、守土有为、守土有力。近几年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社团发展势头强劲,数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社科类学会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1500多个,直接或间接从事社科工作的人数达10万多人。要进一步加强对社科类学术团体的有效管理,强化引导监督,使之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发展,成为正能量的推进场所,“好声音”的展示舞台。

  要切实加强对各类研讨会、报告会、论坛的管理。举办各类研讨会、报告会、论坛是学术社团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术繁荣的有效载体。在支持各类学术活动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规范各类研讨会、报告会、论坛的举办,严格执行学术活动备案制度,努力做到可管可控,绝不给任何不实言论和错误主张提供可乘之机和发声场所。

  要确保各类学术社团的健康运行。要规范各类社团的日常运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保持学术社团的学术导向和非盈利性质,杜绝以学术研究之名,行个人谋利之实。要建立健全社团章程,完善社团决策制度、内部管理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确保各类学术社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不断强化学术社团的自身能力建设。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大力加强学术社团的自身能力培育,努力实现社团的自律自治。大力培育学术社团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大力培育学术社团的自我管理能力,保障规范运行;大力培育学术社团的学术服务能力,提升学术水平,努力使广大社科类学术社团成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者为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