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提升群众路线的有效性
卓成霞//www.workercn.cn2014-03-10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何通过不同路径,提升群众路线的有效性,是当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难题。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必须通过提升群众公共利益、扩大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等路径,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正当权益。

  首先,改善民生、为民解困、公共利益优先应成为现阶段群众路线的着力点。这就需要做到:

  破除利益集团与民争利。长期以来,利益成为各方主体竞争的稀缺资源。这种稀缺性,形成了利益集团在各领域与民争利的格局,严重破坏了党的执政基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执政党必须在群众公共利益的实现上下功夫,通过各项改革措施,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思维。群众是有思想、有要求、能动的不同个体人群,有其独特的生活轨迹,在任何阶段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很多群众的问题组合起来,就是一大堆问题。如果问题和矛盾积累多了,没有正常的渠道可以释放,时间长了就会积聚成大问题。因此,在群众路线活动中,一定把群众的微小诉求当成大事来切实解决。

  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新时期执政党的基本职责之一。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应把高度重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环境、安全等领域,应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在这些方面的诉求。应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制度对接和待遇趋同,探索公共交通互联互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衔接和区域内关系转移接续,医疗异地待遇互认,建立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等。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进一步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其次,有群众参与的活动才具有生命力和实效性。群众路线必须解决群众空席的诟病,没有群众参与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没有基础的,也是没有效能的。政府决策应有民意基础,制度化的民众参与有利于规避集体决策失误的发生。

  第一,提高群众参与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和深入调查基层是群众路线深入开展的主要方法。群众不是单纯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被动对象,同时也是需求的主动表达者和选择者。群众的意见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与群众有关的公共决策都应广泛开展调研,真正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群众的参与权,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分析机制,加强群众心理研究,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听取群众的意见,采纳群众的合理建议,是扩大民众参与的好方法。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管理决策,都应让利益相关的群众切实参与进来,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同时规范参与程序和途径。以制度化渠道吸纳群众的建言并将其作为政府决策的宝贵资源,这样我们党才能开拓出更加清晰、广阔的民主图景,才能在时代变革中掌握主动,更好地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人民力量。

  第二,鼓励群众参与政府决策。让群众主动参与决策是群众路线获得实效的一种路径。目前,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民意如何进入决策的问题。要善于运用协商民主的方法,在尊重大多数人意见的同时,也要吸纳少数人的合理建议,把群众的正确意见和根本利益都体现在决策中。如果群众惧怕权威,说假话、套话,群众路线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回归人民主体本位,不能嘴上讲群众路线,实际中却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这样的群众路线产生不了实际效果,反而会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群众路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来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因此,政府与群众应有一套共同决策的程序和制度来保障群众的决策机会在开展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让群众积极参与活动,而非形式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没有群众参与的教育实践活动,或在实践中居高临下的开展活动,将不但起不到联系群众的目的,反而可能会引起群众的反感。

  第三,倡导群众参与事务管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是改善政府治理效果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举措,是群众介入公共事务的一种主要方式,是追求公共利益和实现不同群体间利益均衡满足的主要途径。要通过各种方式让群众表达看法意见,包括在咨询决策机构中吸纳群众代表;在面向公众的行政程序中让群众表达意见等。从社会管理视角看,群众自下而上参与社会治理,通过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好合作来管理公共事务,促使公共利益聚合最大化和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可以有效弥补社会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失效和政府的失灵。正如邓小平曾提到的,“我们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群众的需要。现在有各种观点,追求这个化那个化,连共产主义化也有了,就是缺乏群众观点,容易解决的问题不去解决,宁肯把更多的钱用在不适当的地方。对于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解决群众需要的问题,甚至有些不花钱也能解决的问题,却注意得不够。”因此,让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理应是执政党自信的一个重要表现,要充分考虑民众的意愿,听取大众的心声,满足群众参与的需要,如此才能获得群众的信赖和认可,重塑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