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图文:始终把握和平发展的时代大势
记者 李琼//www.workercn.cn2014-08-04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远亲不如近邻。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周边充满生机活力,有明显发展优势和潜力,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

  亲、诚、惠、容这“四字箴言”,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份生动宣言,是对多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一个精辟概括,也反映了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但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我国的和平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要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随着我国和平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维护国家利益的资源和手段将会越来越多,维护国家利益的地位也会越来越主动。

  时代主题的变化是一切变化的“牛鼻子”

  记者:十八大以来,我们强烈感受到,中国的外交不仅非常活跃,而且成果丰硕,“合作共赢”成为我们倡导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这种外交战略的提出和强化,是基于怎样的历史和现实认知?

  吴建民:“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但在各种变化中,什么才是最大的变化?那就是时代的主题已经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是统领一切的大变化,是牵引世界各种变化的“牛鼻子”。

  和平发展战略是小平同志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为我们拟定的一项大战略。上世纪80年代,他指出,国际上有两个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世纪。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中度过。然而,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的斗争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在人类的历史上,战争曾经是威力无比的。但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里,战争已经没有昔日那么大的威力了。

  世界进入21世纪后,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不仅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为美国带来了一大堆难题。在今后相当长的岁月里,美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应对这两场战争带来的后果。这两场战争也告诉世界,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里,谁举起战争的旗帜,谁就会倒大霉;谁举起和平、发展的旗帜,谁就会走向繁荣。

  现在世界,有两股潮流在较量,一股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还有一股潮流是冷战、对抗、冲动的潮流。第一股潮流代表着未来,第二股潮流代表着过去。中国人支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但冷战对抗冲突的潮流还在。每个国家都在这两个潮流中面临选择。习近平同志就任国家主席后,在多个外交场合提到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正是因为中国顺应了时代主题的变化,在和平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关系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展。30多年的外交实践告诉我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战略不仅是行得通的,而且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唯一道路。

  疑虑要靠合作共赢的坚持来打消

  记者:现在的中国已经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也在面临“国强必霸”、“中国威胁论”的怀疑和猜忌。如何看待和平发展理念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吴建民:是的,当前我们的和平发展战略正在面临新的形势。一是中国来到世界舞台中心,而且我们是刚刚来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二是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亚洲在崛起。第三是美国这个国家关系的调整,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中国该怎么办?应该还是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习近平同志就任国家主席后,所参加的一系列国际活动和与外国领导人交流时,强调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他从多方面论证,这条道路是时代决定的、国际环境决定的、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今天,我们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战略更加重要,因为伴随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世界对我们的疑虑在上升。如何来打消和化解这些疑虑,只有靠对和平发展的坚持。我们不仅要用言论,也要靠行动来告诉世界,证明给世界看,过去三十多年我们是这样走过来,今后也要这样走下去。

  正因为这样,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地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国家利益,同时又适时地提出了合作共赢的思路。之所以合作共赢的思路是打消、化解国际上对我国担心、忧虑乃至恐惧的重要思路,是因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我们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利益汇合点。在中美关系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这就是新型的大国关系。

  所谓共赢,就是我们努力去扩大同各方的利益汇合点,在利益汇合点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发展共同利益,建立利益共同体。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使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利益日益扩大,关系的基础变得越来越牢固。这样,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分歧时,就会更加冷静、理智、顾全大局,分歧就会得到更为妥善的处理。

  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要全面地看

  记者: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外交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亲、诚、惠、容“四字箴言”的深刻涵义?

  吴建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一个友善的、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周边环境。周边环境出问题,会分散我们的精力,我们就不能够一心一意搞建设。

  现在我们往往能够看到,包括钓鱼岛、南海问题在内,我们同周边国家的争议很多、分歧很多。但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我们还能够看到,我们同周边国家之间,共同利益依然大于分歧。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同所有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都大大发展了,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拿中日关系来说,1978年中日贸易额只有66亿美元,201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100亿美元。当年谁能想到,中国成为了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什么共同利益、合作发展能够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因为双方都有需要,而不是哪个国家的单方面需要。所以说,中国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全面地看。既要看到存在分歧的一面,也要看到共同利益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的一面。只看到其中任何一面,都是不全面的。

  这种看待问题的全面性,要求我们在处理这些矛盾和争端的时候,必须讲原则。一个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这是联合国宪章肯定的,我们当然要坚持。一个是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

  国际上解决领土争端、解决矛盾分歧,历来有两种方式:“打”和“谈”。邓小平同志对“谈”做了进一步发挥,就是化解,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是化解的体现。这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也符合周边国家人民的最大利益,符合整个地区的利益。现在有些人,一谈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分歧和争端,就觉得不得了了,就感觉“天黑了”,这是不客观的。

  最大的利益是保持发展势头

  记者:习总书记清晰阐明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原则底线,那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这种原则底线在我国的外交战略中是如何体现的?

  吴建民:这一方面宣告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则宣示中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绝非毫无原则底线。提出这样的原则底线,是因为我们非常清楚,中国最大的利益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发展是硬道理”。具体到21世纪,中国的最大利益是保持发展的势头,发展经济。我们都知道,我们出现这个势头非常不容易。鸦片战争一百多年以后才出现这个势头。如果这个势头中断了,再要恢复这个势头需要好多年。保持这个势头意味着什么?保持开放的势头,保持对外合作的势头。

  30多年大发展,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基本上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保持发展势头,即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谁要打破这个势头,中国人民是不允许的。

  现在还有一种嫌“软”的倾向,觉得外交“硬”好。我们必须清楚,“软”和“硬”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相比之下,“硬”更容易,“软”反而难。中国人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从外交上来说,保持警惕是应该的,但轻易言战则是肤浅、浅薄的表现。军队准备打战是一回事情,全世界的军队都要准备打战。但对世界安全形势要客观分析。总的一句话,就是要看到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永远在这个时代主题下去思考、判断当今中国和当今世界。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