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日前本市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现将部分优秀论文摘要刊发。
坚持问题导向 解决突出问题
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中共蓟县县委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群众的呼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只有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才能让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到实处,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就要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坚持以问题整改为主线,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基层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顽症。一是把查摆问题作为基础。自始至终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二是把开门整改作为基本方法。注重调动领导干部和群众两个积极性,一方面,领导干部有正确态度和明确姿态,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途径,让群众把心里话讲出来,把意见提出来,把诉求表达出来,接受群众全过程监督和评判。三是把即知即改作为关键。除作风之弊、扫行为之垢,既不能慢更不能等,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思想变行动,就要做到立说立行、即知即改,随时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就要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问题整改是一剂猛药,也是教育实践活动步步深入的动力,否则,教育实践活动就会降低标准、得过且过、蒙混过关。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好根本问题,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培植精神家园,把学习焦裕禄精神作为贯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条红线,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等专题教育,为问题整改注入思想动力。二是完善规章制度,把握好关键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机制灵活、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制度规定,尤其是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基层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等各项制度,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为问题整改注入长效动力。三是强化组织推动,把握好领导问题,坚持以上率下,层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加强督导检查,为问题整改注入组织动力,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有序、稳扎稳打、取得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就要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解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法则。教育实践活动最终要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一是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努力做到“四个加强”:即加强清理整顿,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工作改进,开展“三联三服务”;加强两抓两促,统筹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与改革发展民生工作;加强建章立制,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把市委规定的“十项专项整治”、“六项惠民行动”和自选的“解决六个难点问题”,即“10+6+6”专项整治结合起来,联动推进,推行挂牌销号制度,确保整改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兑现。三是坚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相结合,着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加快西青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中共西青区委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要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一点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只有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破解难题、闯过难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以来,西青区的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从最早提出的“抓核心、顺民心、促中心”的思路到近年“一二三五三”工作思路中的“民生优先”基点,从在全市率先发放农民养老补贴到推行全民养老、医疗保险,从探索“三集中”模式到开展大规模示范小城镇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从教育、医疗布局的调整到新西青医院和一大批中小学的建设等,都坚持一切工作按群众要求展开,发展成果让群众优先享受,工作成效让群众评判。
二、党员干部要成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率,这一点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各级党员干部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其言行在群众中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必须成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率,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是回答好“为了谁”问题。把自己的一切言行始终建立在立足三点上,即:立足于切实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谋好处,立足于切实为了党的事业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进退留转”,立足于切实为了大多数群众而不是为了个别人的利益。二是回答好“依靠谁”的问题。在西青区的发展历程中,对全区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决策和思路,往往都来自于群众的智慧和创造,都是民有所欲我有所思、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民有所行我有所进的结果。只要放下架子、甘当学生,以群众为师,许多困难问题都会找到解决办法。三是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自觉以先辈先进为镜子,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好好照一照自己,清楚自己的角色担当,坚决防止角色异化、角色错位、角色扭曲。要做老黄牛、螺丝钉、铺路石,努力成为引领群众改革发展的能人,维护和谐稳定的强人,抵制歪风邪气的硬人,与群众贴心交心的亲人;决不能成为宗旨意识淡漠、疏远脱离群众的“主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庸人,只想不干、只说不做的懒人,更不能成为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小人,甚至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罪人。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一点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变。为民务实清廉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以为民之心、务实之行、清廉之举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推动转型发展、富民强区。一是把为民要求具体体现到科学发展、造福群众的实际行动中,为西青区提出的“一二三五三”的总体工作要求、基本工作思路和“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困有所济、娱有所乐”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二是把务实要求具体体现到转变作风、抓好落实的实际行动中。在与群众交往中,要不说“虚话”;在为群众做事时,要不务“虚功”;在推动落实中,要不采“浮术”;在总结工作时,要不图“虚名”。只有紧紧抓住一个实字,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定了就要干,说了就要办,才能取信于民。三是把清廉要求具体体现到勤政廉政、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中。始终把干净干事作为一条底线,自觉树立良好的道德人格,保持高尚的情操和生活情趣,慎权、慎欲、慎微、慎独;自觉遵守廉政规定,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优良作风凝聚人心,以扎实苦干的精神状态推动发展,以富民强区的崭新成果树立形象。
作风建设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工程
——推行“五家”工作法的理论思考
中共宁河县委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宁河县委围绕转变作风这条主线,牢牢抓住强化宗旨意识这个根本,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树立和推行“五家”理念和做法,即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反映问题的书信当“家书”,把群众的家庭发展当“家业”,把群众的念想当“家计”,积极为群众谋事、想事、做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把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作为重要前提。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个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学好基本原理贯穿始终,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同时,着眼于以知促行,坚持推动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改革发展相结合,推动整治“四风”顽症和破解改革难题相结合,围绕建设美丽宁河,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确定接力实施“六大战略”,加快建设“一城三区四基地”以及“南融滨海新区、北借首都资源”等具体思路,以此引领和推动工作,以发展实效取信于民。
坚持把为民务实、干事创业作为核心内容。一是主动任事,切实担当负责。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工作“五加二”、“白加黑”,大事难事硬事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二是用心干事,切实体现民意。围绕壮大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美丽宁河、改善民计民生等这些群众关心的大事,用心谋划、用心把握、用心落实。三是努力成事,切实为民务实。充分利用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借重首都资源,坚持规划对接、产业对接、载体对接、机制对接,挖掘发展潜力,放大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七里海的生态优势,抓好“四清一绿”,让群众享受更多的蓝天碧水。
坚持把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为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在全县开展了以领导干部“驻百村、进万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下基层、工作上水平”主题实践活动,坚持“驻村带乡促机关”。一是驻村,领导带头接地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直接聚焦“四风”问题,解决农村生产生活难题,为基层党员干部作出表率。二是带乡,上下联动解难题。把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干部驻村考勤和日督查、月统计、季总结、年考评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乡镇干部每周工作日最多回城1天,每月入住所联系村群众家中不少于4天,联系重点户不少于100户;一般干部每周到所联系村开展工作不少于2天,联系重点户不少于30户,努力做到“走访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三是促机关,优化服务树形象。深化“整顿工作作风、强化依法行政”专项教育,落实真情、真查、真改、真帮、真实“五真”要求,集中开展党员干部“庸懒散”、不作为乱作为等专项整治,大力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