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 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www.workercn.cn2014-08-15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各级各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建理论研究工作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及其创新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建设、党的执政使命,党的群众路线在各领域各方面的贯彻落实等内容,推出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理论成果,为教育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8月9日,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省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并对39篇优秀论文的作者进行了表彰。这些优秀论文内容涵盖了党的建设的诸多方面,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实践思考,既有历史回顾又有现实研判,集中反映了全省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的水平,充分展现了我省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本期理论版摘要刊发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的发言。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要继续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历史经验与现实需要相结合、钻研经典与拜群众为师相结合、领导干部带头与发挥专家主力军作用相结合,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质量。同时,要综合运用理论研讨成果,把成果体现到启迪思想、深化活动、制度建设和促进工作上,转化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思路、新动力、新举措、新机制,更好地指导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和当前各项重点工作。

  群众路线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实践

  省委党史研究室 李荣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群众路线的践行上,创造出许多好的方法和好的经验,从而赢得了群众最衷心的拥护和最广泛的支持。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陕甘红军秉承了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始终把建立人民政权、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革命的根本目的,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始终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他们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心关心群众,选举群众代表参与政府重要工作,参加政权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陕甘边区特有的和谐生动局面。政府制定的土地革命、发展生产、设立集市、发行边币、保护小商贩等一系列政策,都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集中反映群众利益,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

  懂得民众心理,关心群众的疾苦,是陕甘边区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苏区领导人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间,与群众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刘志丹被称为陕甘地区的“活地图”。群众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视为亲人,亲切叫着:“老刘”、“老谢”、“仲勋”。陕甘民歌就是生动的例证:“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哥哥跟的是咱刘志丹。老刘站在山上喊一声,咱们千家万户齐响应。”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巩固,与党和红军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有着紧密的内在的联系。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了合民心、顺民意的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工作包罗万象,既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重大问题,也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具体问题。苏区政府总是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因势利导,有效开展工作,保证了群众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迅速取得成效。习仲勋、张策等领导人采取访贫问苦,扎根串连的方法,发动群众,打土豪,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过去,他们一愁无地,弄不上饭吃,弄不上衣穿,地富剥削和压榨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二愁土匪横行,拉票子抢劫,红军和游击队消灭了土匪,使他们能过上安宁的日子,又分配了土地,更使他们生活有了保障,贫苦大众真是高兴得了不得。”积极参加农会等群众组织,对苏维埃政府各项工作给予极大支持。

  扩大边区影响,最大范围地争取更多的群众支持革命,壮大了革命阵营。苏维埃政府和陕甘红军主动将群众工作做到国民党统治区里,起到了消除“红白(指红军和白军)对立”的积极效果。选拔了一批贫雇农积极分子,作为开展活动的基本力量,还团结了除反动的地主分子以外的开明人士,从而扩大了党的影响。群众中流传着“天旱望雨水,人穷望志丹”的歌谣。在战场上,国统区群众也心向红军。“当时,国民党军打仗,总拉老百姓用毛驴驮子弹、粮草。我们在前面和敌人一开火,老百姓就拉着牲口朝后边跑,送给红军。”

  让“向下看”成为工作常态

  省委党校 张建君

  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当前,我们有些干部习惯于眼睛向上看,而对群众的愿望与诉求却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对这些习惯于眼睛只向上看的干部的提醒和警示。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为人民服好务,就要和群众交朋友、打交道,就要眼睛向下看。有些同志不清楚“向下看”看什么。其实,只要把握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事这个核心,就会发现“向下看”的内容很丰富: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看我们的工作实践与群众满意度的差距,看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期待和要求;在改善民生方面,看群众在衣食住行上的满足程度和实际困难,看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情况,看生态环境、社会风气的真实状况……看仔细、听真切,接地气、通下情,才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向下看”的过程,既是深入实际的过程,也是转变作风的过程。这就不只有一个看什么的问题,还有一个怎么看的问题。是真心实意地把自己当做人民群众的一分子,还是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是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还是只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决定着一名干部是否“向下看”、怎么“向下看”。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习惯于“向上看”,不注意“向下看”,把下基层当走过场,对群众漠不关心,结果是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甚至引发各种矛盾,危及社会和谐稳定。这说明,如果作风不正,戴着有色眼镜“向下看”,就看不到问题,就有可能出大问题;如果方法不对,背离群众立场办事情,就会事与愿违,就会损害群众利益。因此,领导干部不但要注意“向下看”,而且要学会“怎么看”,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英雄、当老师、当上帝,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向下看”的过程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强调“向下看”,并不意味着不要“向上看”、不听上级指挥,而是说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有“向下看”得实,才能“向上看”得好。也就是说,只有切实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知道群众的愿望要求、把握工作的进展情况,才能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才能更好地推进事业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贫困农村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甘肃行政学院 范 义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命题中的新概念新实践问题。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维护西部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夯实党在西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建成西部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群众工作的“区域阶段性特征”和“新特点新要求”谈三个认识。

  第一个认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区域阶段性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西部区位战略价值重要。它是通往中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以及蒙古、俄罗斯的必经之路。随着海陆空立体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于进一步打开中国与欧亚区域合作空间有着重要的国际意义。二是西部少数民族比重大。三是西部农村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贫困返贫率高。据2014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的最新统计,全世界贫困人口12亿,中国贫困人口8000多万,中国西部贫困人口近5000万,其中甘肃贫困人口近600万。四是西部地区维稳成本不断攀升。

  第二个认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群众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化”:一是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群众主体多元化;二是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群众利益需求多样化;三是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传统文化减弱化;四是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群众以拆迁、征地以及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不透明引发的各种矛盾多发化。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