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邓小平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图为《人民日报》刊发的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1979年2月2日,邓小平考察了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约翰逊航天中心,图为在美国资深宇航员的引导下,邓小平登上航天飞机座舱进行模拟飞行
石仲泉
邓小平相关论述中蕴涵的国家治理思想
▲为了改革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实际上已蕴含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初始因子。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升华到一个新境界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问题,那么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入领导班子,实际上就包含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习近平在今年2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讲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讲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新理念。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尽管邓小平没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但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拓及其取得的巨大成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历史基础。这里主要就邓小平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来谈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以纪念这位历史伟人诞辰110周年。
邓小平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
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改革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艰难抉择。各种思潮汹涌冲撞。邓小平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事业的正确道路。这就以全新的角度开启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就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来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邓小平对这个问题讲的较多的有三个时段。
(一)《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是邓小平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改革开放前,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度集权。“文革”的灾难,充分暴露出这种体制的弊端。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是,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还存在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比如,权力过分集中、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等。如果不坚决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过去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有可能重新出现。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改革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
邓小平谈到党的历史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他提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