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总体来讲,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存在种种缺陷和不足,与发达国家成熟的文化产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我国文化产业普遍规模较小、集中度较差,缺乏龙头企业和世界著名品牌,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不仅远低于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由于起步较晚、经验欠缺等诸多原因,我国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地。而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缺乏创新,我国本土所生产的文化产品难以成功进军国际市场。更加严重的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消亡、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应该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每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传承和创造的关系,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方面,只有做好文化传承,有效地保护文化的“根”与“魂”,才能原汁原味地继承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持续保持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最终保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做好文化传承的前提下,必须及时适应国内外新的环境变化,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民族的优秀文化,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创新和创造。传统文化也只有切实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发扬光大、兴旺发达。因此,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鼓励文化单位同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学习先进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发展服务外包,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要重视金融支持。可考虑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着力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建立符合法律和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可探索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的路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可考虑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应该继续推进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和经济信息平台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还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