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途径
//www.workercn.cn2013-12-11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刘世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快经济转型,搞好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指出了发展新路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为建设生态文明,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明了方向,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我省是全国著名的资源大省,但在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导下,制约我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弊端日益凸现,如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经济结构单一,致使主体资源不断衰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事实证明,促使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事关全局,时不我待的一件大事。因此,加强对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产业结构多元化相关理论的思考和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多元化,提高资源型城市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我省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应该在发展接续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行初步转型的同时,着力发展替代产业。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把资源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好,通过精深加工、扩大贸易,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转化能力,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发展多元化替代产业提供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资金,同时还可减轻就业压力,增强替代产业的发展后劲。由于资源最终是要枯竭的,因此资源型城市最后还是要在传统资源产业发展的一定时期,实行完全转型,加快发展替代产业。资源型城市发展替代产业在体制上应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战略上应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以科技园区为载体,以科技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手段,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高起点产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替代产业,从而使资源型城市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多元化过程中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的再工业化,不能单纯把转型的重点放在农业和第三产业方面。

  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替产业,要求我省的资源型城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政策、财政、智力、行政支持条件,走一条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加快资源型城市体制与技术创新步伐,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资源型城市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城市结构不断优化,促进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直接动因所在。目前,我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城市发展的体制与技术创新滞后,加大了城市资源环境压力和城市环境污染防治难度。要积极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必须同时加快城市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步伐。坚持体制创新,主要是深化国有资源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强力推进政企分开,活化企业内部机制。

  “企业办社会”是我省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体制上和机制上的通病。建议彻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对剥离企业办社会负担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一是在一定时间内,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比例,通过增加地方税收留成比例,向地方提供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资金来源。二是中央政府、省政府和企业各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费用,中央拿大头,省里拿中头,企业拿小头。三是建议省政府(或国家)把补助资金打足后纳入地方财政基数,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实施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促进我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缓解资源日益紧缺的压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包括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展资源回收利用、发展绿色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

  第一,要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省市的总体战略加以统筹规划。应当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基地的产业定位,实行环境与区域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在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依据环境和经济现状,因地制宜地编制本地区、本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提出总体目标和重大攻关项目。经科学论证后形成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符合省、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与行业结构调整推进计划相衔接,并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及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第二,要立足本地实际,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应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从本地资源、环境条件出发,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解决环境污染为核心,在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工业生态园区和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等三个层面上同步展开。

  第三,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支撑和政策引导体系。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层次性和阶段性,逐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配套的绿色环境制度和绿色激励制度,推行国民经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明确对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环境保护率、废弃物最终处理降低率等主要指标体系,同时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引导机制。制定并实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奖励政策、收费减免政策、税收减免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真正起到循环经济的政策导向作用。着眼于强化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应建立有助于推进循环经济的统一协调机制,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实行重大决策环境质量责任制度。

  第四,加大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开发与资金投入。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应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以节能、节材、节水和资源再生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涉及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动科研机构、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科技开发。

  四、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回哺”资源型产业的转型

  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是指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为保护和恢复地质环境、自然生态,支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安排。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是世界各国进行资源开发的通行做法。因此,资源持续利用所要求的关键是如何补偿问题。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其实质是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采过程中所付出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以及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得到应有的补偿;以国家为实施主体,其主要政策框架应包括建立健全涉及资源开发补偿的法律法规、建立资源开发历史补偿制度、建立国家资源开发补偿基金、建立地方资源开发补偿专项资金、制定土地资源补偿办法、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补偿等。

  产业援助机制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针对产业衰退或产业结构不合理或产业升级缓慢带来的问题,通过财税扶持、资金和项目支持以及减轻企业负担等方式促进产业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产业援助机制是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通行做法,它构成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产业援助的覆盖面较大,一切有利于遏制产业衰退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活动都在产业援助的范围之内。目前看,产业援助机制的建立应涉及以下内容:一是建立接续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在产业布局和项目摆放上向资源型城市倾斜。三是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体系。四是理顺各项管理体制。

  五、利用地域优势,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区位优势,加强对外经贸和科技合作。中俄贸易的潜力巨大,俄罗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机遇,中俄两国在商品、技术、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诸方面有很大互补性。资源型城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俄远东地区友好合作关系,加快中俄经贸科技文化快速发展,不断推进中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开辟多元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和扩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传统市场,不断开拓东南亚、北美、中东、欧洲等新兴市场。扶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支持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鼓励优势民营企业或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加大境外工业园区建设,使我省资源型城市具有优势的产品和人员等“走出去”,在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建立海外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开展跨国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新途径。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要筛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前列的企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推进其与跨国公司尤其是500强企业的合作,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合作,鼓励外资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资源型城市国企改制和不良资产处置。

  六、注重城市多元化发展,寻求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合作

  搭建一个资源型城市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彼此成功的经验,形成信息互动的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互动交流机制和信息网络,便于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动区域产业的分工合作、优化布局、优势互补,促进区域间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来推动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整合,建立和提高城市经济一体化程度。根据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区域间必须明确并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政策,这不仅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石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信息化和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统筹规划,联动发展,通过培育主导后续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就要狠抓科技园区、工业园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变产业粗放型发展为资源节约型、科技型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和利益、人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举,以资源型城市转型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要对煤炭实施深加工,加快非煤产业整合,促进接续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一是整合热电产业。巩固和发展以热电厂为核心的煤电产业,筹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矸石热电厂。北电南送,对于南部电荒地区堪称“雪中送炭”。二是整合建材产业。规划建设好现有水泥厂的生产规模,研发水泥下游产品;发展无碱玻纤,发展矸石空心砖、陶粒、陶粒切块、粉煤灰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三是整合特色农林业。抓住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有利时机,四个煤炭城市应依托土地和林地资源,构建种植业、养殖业、蔬菜生产和深加工四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四是整合旅游业。我省资源型城市应整合旅游资源,形成点、面、线互相联动发展的协调机制,把资源型城市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作者系省科顾委常务副主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