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期货市场“护航”现代农业
姜洋//www.workercn.cn2013-12-16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主要工具。

  ■期货市场与农业保险有效对接,将大大拓展金融服务“三农”的广度和深度。

  ■积极开展涉农期货品种及交易方式创新,丰富风险管理工具。

          

  世界银行专家曾提出一个观点,全球农产品市场已经进入价格高位运行且波动剧烈的高风险时代。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粮食名义价格增长了190%,价格波动幅度显著增大。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传导,在我国,农业也已经到了高投入、高成本和高风险的阶段,农业的平稳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市场风险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并逐渐同自然风险、质量安全风险一起,构成农业风险的主要因素。

  国际经验表明,由于农业风险的关联性、复杂性及公共性,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应建立基于“生产者—商业机构—政府部门”多方合作的风险管理框架,综合管理各类农业风险;另一方面,要根据潜在损失和发生频率的不同对风险分类,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和管理,提供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近年来,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是政府投入不断增加。财政在农业基础设施、自然灾害救济、农业保险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农业抗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加;逐步建立了水稻、小麦、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二是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更加突出。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主要工具。截至目前,我国共上市19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全球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在我国基本都已上市,覆盖粮棉油糖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基本形成,并向鲜活农产品、林产品拓展,比如近期上市的鸡蛋期货、胶合板和纤维板期货等。农产品期货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

  三是涉农主体利用风险管理工具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1.83亿户农户参加农业保险。2013年10月底,产业客户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中持仓占比为41%。市场上涌现出了“白银模式”、“九三模式”、“奥星模式”等一批利用期货市场服务生产经营的典型案例。

  四是以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为代表的商业机构参与农业风险管理程度提高。2012年,25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农业保险业务,农业保险覆盖区域及品种不断扩大;今年以来,19家期货公司完成了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备案,为农业企业提供合作套保、定价服务、仓单服务等期现结合业务,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

  价格波动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常态。现代市场经济通过价格调整及时反映各类因素的变化并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从而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价格调整一方面快速地消除经济中的不平衡和套利机会,避免风险累加,但另一方面也使企业面临价格波动之苦,尤其对风险管理能力弱和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影响更大。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对风险更加敏感,对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更加渴望。在强烈的市场需求及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如果风险没有商品化、市场化、常态化的转移及释放渠道,将导致风险都向政府聚集并最终不可承受。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强调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保险制度。资源配置本质上是风险和收益的配置,这也意味着市场在定价及风险配置、转移、分散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当前保险公司在提供价格险产品时,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价格风险难以管理和对冲。这个问题不解决,价格险产品就很难大范围推广、普及,也不可持续。期货市场在管理价格风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期货市场与农业保险有效对接,将助力我国农业保险体系从现有的保“成本”、保“产量”向保“价格”、保“收入”延伸,大大拓展金融服务“三农”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完善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定价和避险功能,对加强农业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积极开展涉农期货品种及交易方式创新,丰富风险管理工具。对市场化程度高,满足上市期货条件的农产品,积极研究适合“三农”需要的期货产品和服务。稳步推进农产品期权及农产品指数等新型避险工具研发工作。

  二是做精做细已上市期货品种,提高定价及风险管理效率。密切跟踪农产品现货市场特性及变化情况,以产业链相关主体真实需求为导向,及时完善制度规则。推进交易、交割、结算等基础制度改革,降低期货市场交易成本。加快培育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完善投资者结构。

  三是鼓励期货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场外衍生品创新,根据涉农主体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风险管理服务。稳步发展农产品场外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期货、证券、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贴近实体经济的优势,支持其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后到期货市场对冲风险,促进期现市场深度融合。

  四是注重与信贷等农村金融服务相配合,与保险等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相协调,有效分担农村金融风险。加强与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信贷服务、保险服务与期货套期保值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创新“订单+期货+信贷”、“订单+保单+期货+信贷”等订单融资业务。

  五是多方协作,提高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开展期现一体化经营的能力。积极配合相关部委完善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相关的法规制度,深化与中央及地方农业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主管部门、监管机构、涉农主体、期货交易所、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大服务”格局。继续总结、挖掘、推广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开展系统化、多层次的期货市场知识培训和信息服务。

  (作者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