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点睛 追求不留“后遗症”的速度
前瞻
今年入冬以来,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型城市,许多地方学生放假,口罩、空气净化器脱销。专家预计,中国雾霾治理需要10年时间。生态经济学家约翰·格拉夫和戴维·巴特克曾在《经济到底为了什么》中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选择题”:你是想要比尔·盖茨的财富,还是想要大自然的氧气——尽管它没有价值,无法提高GDP。如果你选择比尔·盖茨的财富,那么请你屏住呼吸5分钟,谁都做不到!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有再多的财富,如果连呼吸都不能正常,那也是零。这也给中国以启示。
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解析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会议提出“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非常有意义。经济增长超过潜在增长率会有哪些“后遗症”?一是经济增长超出市场需求就可能带来产能过剩,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增长过快带来的。二是资源过度消耗,超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当前大面积雾霾、河流土壤污染都与此相关。三是增长过快,需求过强,也会造成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带来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通货膨胀。这就需要科学确定我们经济的增长水平,太快不可取,太慢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带来失业压力。因此,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只要不滑出底线、就业不出现大的问题,经济就不会有大问题。
点睛 把粮食安全放在任务之首
前瞻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比上年增长2.1%。这意味着中国粮食产量首次实现“十连增”。然而,水土资源约束、农业生产效率偏低等因素都将制约我国粮食增产,粮食增产的幅度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紧平衡将是中长期中国粮食供求的常态。未来10~20年,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升级也将给粮食安全带来较大压力。
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2014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会议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
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主要基于以下背景:从国内来看,这是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速下滑对低收入群体食品供给能力影响的重要举措;从国际形势看,这是防止流动性过剩冲击粮食市场的必要手段。坚持立足自给保障粮食安全,也对“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还要不要保障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上到底是立足国内还是依靠国际市场”等问题作出了回答,向我们传递出中央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政策指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并不仅限于粮食自给的问题,会议要求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控,这对未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点睛 以断腕勇气化解产能过剩
前瞻
按照世界公认的标准,产能利用率小于75%就是严重过剩,中国39个行业中有21个都属于产能严重过剩。今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钢铁业作为产能过剩的大户,将在未来5年压缩8000万吨的总产能。作为国内钢铁生产的第一大省,河北省将在未来5年强制削减6000万吨的产能。必须要有新的替代产业的发展,才能解决钢铁产能的转移。化解产能如何不停留于“口号”,难题面前,决心和勇气更显重要。
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
解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如果现在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伤筋动骨。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必须遏制进一步加剧的产能过剩矛盾,引导好投资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强调,“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更加追求质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
点睛 “长短结合”化解地方债
前瞻
审计署公布的《2011年第35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指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可见,我国将进入地方债务的集中偿还期。但是,随着地方债务逐渐扩大、负债结构不尽合理、还债期限的逼近,再加上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使得风险不断累积。靠卖地支撑还债已经是许多地方政府公开的秘密。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土地管理政策的不断趋紧,加之一些城市对房产市场的“限购”调控,土地出让金对于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正在下降。
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各项工作。”同时明确,要“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
解析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纳入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既强调短期措施,又重视长期制度,体现了中央对此的高度重视。当前,地方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关键要避免风险由局部扩散为全局。此次提出将“短期措施”和“长期制度”结合,体现了未雨绸缪,对风险防控设计好预案,这是一种前瞻性的考虑。其次,此次会议在防控风险思路上有所调整。强调发挥预算工具的作用,将地方债务纳入预算,这是一种通盘考虑,不仅重眼前,更重长远。第三,此次会议对债务风险的强调给未来城镇化发展提了一个醒。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能通过大量举债搞“大跃进”。一个时期以来,有2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是不可取的,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体现了不同城市分类分层发展的理念,债务风险的控制有利于避免盲目的“大跃进”,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提供保障。
点睛 “一路一带”助力开放升级
前瞻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秋季)》预计,2014年,全球贸易增长有所回升,跨国投资缓慢回稳。但全球经济仍处于政策刺激下的脆弱复苏阶段,发达国家经济仍低于潜在增长率,新兴经济体经济也难以恢复到前两年的高增速。该报告同时指出,2014年中国外贸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可能略好于2013年,但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较多。
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勤华:面对国际贸易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路一带”战略将为新一轮扩大开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打开一扇新的窗口。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亚、欧洲等国家加深经贸合作,有助于中国建立“以我为主”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网络。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要落实好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稳定外贸增长,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模式,简化审批程序。对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这都将对我们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新的指引。(本报记者 冯 蕾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