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大举措
//www.workercn.cn2014-02-28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禹天建 绘

  ■刘锡良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或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与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安全和主权完整就无从保障。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战略。这一决定,意义重大。

  国家安全通常包括军事、外交、公安、经济、金融等大安全体系,涉及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往来日益密集,技术手段非常发达,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加有效地整合国内关于国家安全的资源,协调国内的相关职能部门或地区,提高国家安全方面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我们决策的层级,以便能够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家安全局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挑战。从国际情况看,一些主要的国家都有国家安全委员会,这说明成立这样高层级的协调机构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对中国来说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或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与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安全和主权完整就无从保障。

  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形势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存在较高发生危机的可能性。第一,一部市场经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经济、金融危机的历史,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没有逃脱爆发危机的厄运。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独善其身吗?全球化背景下,封闭国家,或不搞市场经济的国家,就能摆脱危机吗?第二,第一个危机的高发期始于资本主义形成、发展的初期阶段至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这正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形成与确立阶段。那次大危机后,由于形成了完善的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或监管体系,至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迅速,没有大的危机出现。第三,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全球金融革命,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涌现,资本市场的崛起,打破了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格局,而以市场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或尚未完全形成,各种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加之两种体系的摩擦,全球经济金融进入又一个危机高发期。

  从国际形势来看,我国金融安全遭遇较大的挑战。第一,21世纪国际经济的竞争格局已经上升到金融战略的竞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从争夺自然资源转移到争夺金融资源和金融话语权上来,国际货币发行权、金融衍生品开发权和大宗商品价格定价权等全球金融控制权,已成为当今大国博弈的战略关切。同时,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货币的国际化、汇率的市场化、资本项目的开放和自由兑换,既可以为一国带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也可以使一国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面临被削弱的重大挑战。没有独立的金融主权,一国的经济发展便丧失了立足之本;没有强大的金融安全体系,就无法为本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第二,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及安全格局,必然带来既有利益的重新分配与冲突加剧,与其他国家的利益摩擦加深;人民币的崛起及国际化,必然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国际货币战并非子虚乌有。第三,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金融重心向亚洲转移加快,各类风险在亚洲急剧上升,亚洲成为债权国或经济增长的亮点。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及欧亚合作的加强,亚洲成为各大国政治经济博弈的重心。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存在发生金融危机的隐患。第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总量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中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也已跻身全球前列,成为举足轻重、影响重大的新兴力量。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难以一蹴而就,“中等收入陷阱”隐患犹存,产能过剩严重,收入分配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所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过剩产能的风险、房地产的风险以及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等各种风险源,从各个方面给我国的金融安全形势造成了巨大压力。第二,中国的金融结构尚存在诸多问题:金融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局部领域尚存在金融压抑、金融脱离实体经济、金融过度支持过剩产业和政府长期项目以及房地产项目等现象。伴随国内经济转型所形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因素也在不断累积,威胁着中国的金融安全。第三,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趋势加强,各国经济金融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深化,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速度及影响的程度均在上升。以次贷危机为例,2007年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投资、进出口贸易、消费、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大大超出预期,并使我国承担部分危机损失。

  基于此,中国必须做好应对全球重大金融挑战的准备,加快经济金融改革步伐,构建国家金融安全战略体系。这对我国在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中掌握主动权,应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构的挑战至关重要。

  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三大治理措施

  未来几十年,世界处于金融危机的高发期,中国也是处于危机的高发阶段。这好比人总是要生病一样,但什么时候生病,谁都难以预测。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三件事,以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一是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金融安全形势的稳定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血液,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预见,在“中国经济升级版”打造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金融要素对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和调控作用将会日益明显。同时,中国经济的顺利转型与健康持续发展,也为金融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各项改革。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和改革目标,对一切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目标的体制机制进行全面深入改革。通过改革,集聚正能量,破除传统体制机制的弊端;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通过改革,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总之,改革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中国经济金融安全最重要的保证。

  三是研究新的安全战略,建立健全危机应对或处理机制。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的重大举措。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就是要围绕国家安全战略,建立健全金融危机的应对及处理机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事前,做好危机的预防与管理,核心是构建金融安全网,如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完善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第二,事中,构建金融危机救助机制,包括危机的识别、危机的严重程度、危机的传染路径、危机源头及传染路径的隔离、危机中的救助机制以及如何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第三,事后,做好危机的恢复,评估危机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进行各类债务的重组与救助措施的退出等。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