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城市发展的国际化和信息化来看,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规划建设,目前郑州正朝着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航空大都市功能定位发展,其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与辐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郑州作为综合竞争力、国内综合交通运输竞争力、国际航运物流竞争力名列前茅并快速提升的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优势将更加突出。同时,伴随着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下一代互联网和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等建设,郑州作为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上信息传输、信息服务、信息消费枢纽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
强化东方战略枢纽功能需要继承与创新
郑州作为河南和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要着力推行“东引西进、东西开放”战略,同时要积极推动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还应利用黄河文明与沿黄地区紧密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积极推动实施“黄河经济带”战略,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河金岸。
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升级版,积极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要依托第二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及中线、南线的国际能源大通道,重点发展中国与中亚、南亚、中东欧等国家的共赢合作。早在本世纪初,李克强主政河南时就十分重视亚欧大陆桥的作用,提出了“东引西进”这一重大战略,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随着世界经济形势与国内经济格局的变化,重启和重构“东引西进”战略,形成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对接与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新时期河南省对外开放和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郑州作为河南和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龙头,需要率先打破内陆经济的封闭循环,着力推行“东引西进、东西开放”战略,抢抓“东向”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研究谋划“西向”开拓西部、中亚、中东欧和西欧的能源、资源、市场并大力发展投资和贸易的战略,以产业集聚区及其支撑的中原城市群、郑汴都市区、郑洛三工业走廊等为空间载体,以产城融合、“四化”同步为路径,打造一批以开放为动力和品牌的国际国内合作发展示范区,与中亚、中东欧、西欧合作建设丝绸之路产业园,强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段的枢纽和主导地位。
深入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切实提升郑州的对外服务功能。不断增加郑州市的人口集聚能力与经济发展能力,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战略枢纽建设十分重要。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支持郑(州)汴(开封)新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郑(州)汴(开封)一体化,提升郑(州)洛(阳)三(门峡)工业走廊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推动多层次高效便捷快速通道建设,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和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
强力实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积极推动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关键是物流,要通过大交通来构建大枢纽,用大枢纽来发展大物流,用大物流来带动大产业,用大产业来支撑大都市,用大城市来引领大经济。郑州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地区产业基础雄厚、市场需求旺盛,资本、技术、人才等配套生产要素充足,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通道上最佳的陆空联运节点。一要构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和国内、国际航线四通八达的空中通道,实现“铁、公、机”无缝衔接、竞相发展的多式联运体系;二是做好物流园区布局优化与功能分工,着力推进郑州国际物流区和航空港物流区两个核心区,有序推动其他物流功能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三大功能;三是推动仓储分拨、配送中心、快运速递、集装箱运输、综合物流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以及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推动大中型企业整合与骨干企业完善供应链条,积极扶持和培育综合的物流服务集成商,鼓励本地航空物流企业并购国外货航公司或者入股、控股国外机场;五是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郑州,培育以综合物流服务、速递、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六是以智慧郑州建设为契机,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着力点,探索建立以互联网应用为平台,以构建传感网为关键,以健全物流网为基础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与智慧物流产业,推动物流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慧化。
要巧打黄河文明牌,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河金岸。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黄河文明正是通过这条通道与地中海文明进行交流、对话、合作、发展的,而郑州正处于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从河南的发展策略看,要利用黄河文明与沿黄地区紧密而又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加强与流域内各省的联系与互动,积极推动实施“黄河经济带”战略,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河金岸。要积极参与黄河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谋划和协商,在郑州创建丝路—陆桥—黄河经济文化合作国际论坛,将天地之中(嵩山)—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升格为亚欧文明对话国家论坛;在洛阳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在开封创建“世界文化之都”国际论坛。建设开封至三门峡的黄河文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带,大力开展与古都西安的合作。积极联合黄河流域各省和新疆,推动国家出台“丝路—陆桥—黄河经济带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并编制相应的规划;强化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之间的联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水生态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开展战略性合作。与“东引西进”战略相配合,一方面强化对环渤海地区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服务业的产业承接,加强与黄河沿岸省区的旅游合作、人才合作和生态合作;另一方面,加快在西部地区建立原材料和能源基地,并推动部分能源原材料产业向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大力推动东方战略枢纽功能的专业化
发挥郑州作为东方战略枢纽的功能,就要以郑州航空枢纽为核心,推动多维立体式交通运输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内陆亚欧自由贸易区这一目标,依托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断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加强与中亚、中东欧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索区域合作的新体制机制,争做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改革创新的枢纽节点。
以郑州航空枢纽为核心,推动多维立体式交通运输建设,构建“连天接地”的国家多式联运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交换、集聚和增值,而四通八达的内外部联系通道以及实现无缝对接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支撑。加快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铁轴线建设,强化郑州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的联系,尽快打通郑州与天津、青岛的快速联系通道,构建完善便捷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体系。积极推动中原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积极推动登封至商丘、机场至周口等地方高速公路建设,与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和郑(州)民(权)高速共同构成“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连通外部的公路、铁路建设,构建以空港为中心的放射状陆路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机场,增开国际货运航线,进一步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加强同连云港、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的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陆空联运体系建设,形成航空、公路、铁路高效衔接、互动发展的国家多式联运中心。加快郑州机场综合换乘中心建设,设立中原城市群城际枢纽站,推动郑州机场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集疏便捷的综合性场站和设施,提高转运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空陆联运设施建设,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集拼、转运功能;大力发展空铁联运,推动郑州机场与郑州高铁客运枢纽站紧密对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
着力提升航空港的门户开放功能,积极申报建设内陆亚欧自由贸易区。从长远趋势来看,未来20年区域协调发展仍然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经济战略重点也逐渐由沿海转向中西部,必然要加大中西部的开发力度,有必要在条件较好的区域设立自由贸易区。随着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增加了郑州申报与建立内陆国际自由贸易区的砝码与优势。因此,要紧紧围绕建设内陆亚欧自由贸易区这一目标,依托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断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和陆空口岸建设;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郑州与河南的投资“软硬环境”,打造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价值洼地;加强与沿海及边境口岸合作,建立完善通关联络协调机制,构建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对外开放通道;完善与提升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物流、仓储、研发、展示等功能,推动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发展;积极申请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外资准入和负面清单政策;积极申请开展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业务,将郑州打造成为内陆离岸金融中心。全面提升国家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继续加大增开国际客货航线的力度,打造丝绸之路空中走廊,借助郑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依托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平台,打造“铁、公、机、海”等多式联运的节点,推动内陆的海港功能建设,积极申报内陆汽车口岸。
加快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为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提供富有特色的专业金融服务。加快推进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等系统化创新,加大对外金融交流与合作;扩大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上市品种,在继续增加农业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能源类、化工类、金属类产品上市,加快其向综合类期货交易所转型;完善金融后台服务功能,拓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努力形成机构集聚、市场活跃、设施先进、服务高效、信息畅通的区域性重要金融核心功能区与全球金融服务网络重要节点。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探索区域合作的新体制机制,争做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改革创新的枢纽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了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并贯穿了中亚、西亚、中东欧的大部分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文化、种族的差异巨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些差异与分歧,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黄河文明和中原文化历来以包容、合作、协调见长,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又处于东中西互动的中间位置,理应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做出一些探索。一方面,要借助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等多边、双边组织和论坛,积极申请承办有关领导人会晤、商品展、研讨会、促进会、推介会、博览会等活动,广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郑州来豫考察、投资与招商,邀请他们在郑州设立领事馆和商务机构,开展签证办理、商务文化交流等业务;借助郑欧国际班列运营管理的经验,积极探索中欧物流通道建设管理、经营与合作的机制,加强与中亚、中东欧之间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借助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在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交易等方面,加强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接轨,提高贸易仲裁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全面推行客商投资代办制,设立投资便利化的集中办公场所;设立营商服务专职机构,与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建立沟通互动机制;引进国际专业服务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会计、贸易、通关、支付等优质服务;积极探索民航管理先行先试、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等对外开放的创新机制;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市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战略的对接与协调。